“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系列报道(五十四):“三晋英才”支持计划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风采榜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9-04-04 19:17:17 阅读量:

​​​  2018年,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三个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19年正式招生,我校办学层次得到进一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也得以进一步提升。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开启了我校内涵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也为培养用得上、靠得住、留得下的高层次人才奠定了基础。

  此次入选的人文社科类“三晋英才”及其团队,秉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理念,以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挺进国家级项目传播地方文化声音;不负众望凝心聚力一举拿下“中国语言文学”硕士授权点,实现了几代同大人的夙愿;紧抓学校转型发展契机,立足地方需求,以地方文化研究与传播为己任,主动对接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积极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总结地方文化发展经验,为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了文化创新研究的智囊团、思想库作用,为山西、大同及周边文化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凌建英教授首创高师院校辩论课程,致力于文艺美学视域下的地方文化研究;石凤珍教授学术积淀深厚、科研成果丰硕,作为学术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为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郝春涛教授则另辟蹊径,以传播学理论为依托解读地方文化元素,进一步拓展了地方文化研究途径,其主持的“厅市共建”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了厅市共建的丰硕成果,彰显了同大智慧、同大速度,提供了同大方案、同大路径,发出了同大声音……这些“英才”中更有像王俊清这样的有为青年。

  大同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现代社区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为人文社科类学科和专业建设凝聚了更磅礴的力量,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英才们必将走得更远、站得更高。(王丽芹)

  

   “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

  凌建英:大同大学文学院院长,大同市妇联兼职副主席。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131工程领军人才,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国家科技奖评审库专家,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全国马列文论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分会理事,山西省教育厅联系专家。主要从事“文艺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主持201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云冈石窟审美研究》和教育部2009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大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3项。在全国高师院校创建辩论课程,《中国教育报》以《乘古人之辩风得学子之本色》为题进行整版报道。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获山西省社会科学成果奖5项,获山西省青年科技奖1项,3次获山西省优秀教师称号。

  石凤珍: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教授。任大同大学学科规划与建设处(研究生处)处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大同大学社科联副主席。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131工程领军人才,大同市青年人才,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大同大学文艺学学科带头人,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理事,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大学文艺学专业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主持完成及在研各类省级课题6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权威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2部。论文、论著多次获奖论文《从赵本山到“小沈阳”——喜剧理论的阙如与喜剧批评的迷失》2013年获文汇报业集团举办的第二届“新批评”优秀评论奖。

  魏彪:三级教授,校党委委员,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教育厅党组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131工程领军人才,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学生体育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山西大同大学公体负责人、体育系主任、体育学院院长,现任山西大同大学后勤管理处处长。组建山西大同大学体育系、体育学院、担任系主任、院长期间,潜心研究体育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为区域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体育教育人才;精心组建了校健美操、武术、足球、田径等代表队,科学训练,多次派出参加全国、全省的各类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做出突出贡献,多次受到省、市、校表彰和奖励。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2部,参编专业书籍多部,曾多次获省、市和学校教学、科研成果奖

    朱少英:博士(后),省“131”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教学名师,商学院教授,兼任中北大学和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25年以良好的师德风范以及精湛的教学科研能力,为学校教学科研做出了积极贡献多年来耕耘于技术创新管理研究领域,累计完成国家软科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等科研课题10余项《管理学报》、《科研管理》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EI、CSSCI收录25篇,其中被EI、CSSCI收录25篇,被引用760次,单篇最高被引204。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各种科研奖励6次。

  王丽珍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省教学名师,省高校“131”领军人才,教育技术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带头人,大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本科学校学士学位验收专家组成员,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结题专家组成员,山西省信息化推广与应用工程专家组成员多年来致力于教育信息化领域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和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著作和教材5部,先后以第一作者在《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等一级专业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收录40余篇获得山西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得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

郝春涛:教授,文学院副院长,省级教学名师,山西省“131工程”领军人才,山西省科技信息专家,河北省科技信息专家,大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大同市公务员考录评委会成员,大同市新闻类中级职称评审评委。荣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大同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与凌建英教授共同创设“联合式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大力推行“脚手架”模式,把“工作坊”运用到课堂中致力于地方文化、地方作家的研究,先后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CSSCI全文收录4篇。在1A级期刊《文艺研究》上发表的《“共生”与“转换”:云冈石窟媒介的信息补偿途径》拓展了云冈文化研究的途径。先后在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新闻网、大同日报、大同晚报等多家省市级媒体刊登宣传大同大学发展的新闻稿件,作品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主持厅市共建系列报道及其外宣工作,多篇报道见诸省市媒体,使大同大学这所省内唯一的厅市共建高校获得了更多知名度和影响力。

王俊清文学院讲师,博士,中国民族语言研究学会会员,获省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优秀奖大同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主持包括国家社科青年项目《类型学视野下中国境内南亚语系语言述补结构研究》(17CYY051)在内的各级项目共四项(国家级项目二项,厅级项目一项,校级项目一项),项目经费43万元,参与各级项目四项(国家级2项,省级1项,校级1项),出版《佤-德昂语支述补结构研究》专著一部,参与编著《中国节日志∙拉木鼓》一部,发表《岩帅佤语述补结构的时间范畴》等八篇佤语研究相关论文,获得2018山西大同大学科研先进个人三等奖《佤-德昂语支述补结构研究》获山西省第十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奖。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