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大同大学文学院首次召开一院一品“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文化课程群建设”交流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28 11:07:36 阅读量:
大同大学文学院首次召开一院一品“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文化课程群建设”交流会
    2018年12月27日上午8:30,在文德楼301教室首次召开了文学院一院一品“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文化课程群建设”交流会。
    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张有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翟大彤,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云冈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校教指委文科组组长刘殿祥,教指委老师安姝、景美霞及文学院部分领导和老师参加了本次交流会。文学院院长凌建英主持开幕式。
大同大学文学院首次召开一院一品“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文化课程群建设”交流会
大同大学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张有茀
    张有茀发表讲话,他指出,地方文化是形成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因素,积极倡导大同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可以充分发挥地方文化“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借助地方文化课程群,一方面可以让本地的同学们切身感受大同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外地来同求学的同学们接近大同、热爱大同,进而服务大同、奉献大同的情怀,增强同学们的自豪感与使命感。我们要保护好大同文化的“形”,才能留得住大同文化的“神”,在国内外彰显大同人民引以为豪的文化自信。
大同大学文学院首次召开一院一品“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文化课程群建设”交流会
大同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翟大彤
    翟大彤说道,地方文化进课堂,有助于传承区域文化,同时在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能够实现将专业学习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增强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教育教学的活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拓展教育教学的内容,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还能够增强教育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同学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推动我校的应用转型。
大同大学文学院首次召开一院一品“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文化课程群建设”交流会
    开幕式结束后,参会领导和老师分为七个会场,根据不同课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大同大学文学院首次召开一院一品“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文化课程群建设”交流会
    讨论结束后,各分会场代表根据各自课题上台做总结发言,部分到场领导做重要讲话。张忠堂主持闭幕式。
大同大学文学院首次召开一院一品“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文化课程群建设”交流会
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云冈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校教指委文科组组长刘殿祥
    刘殿祥提到,这次活动是“一院一品”的突出成果,他提出了“三个延伸、一个提升”:学院要将“一院一品”落实到课堂,构建地方文化课堂;要延伸到科研,将每一点作为科研课题与科研项目,然后深入展开研究;要延伸到学科建设,围绕学士学位点加强学科建设;要将地方文化研究从特殊化提升到一个更具普遍性的高度。
大同大学文学院首次召开一院一品“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文化课程群建设”交流会
大同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刘德明
    文学院党委书记刘德明提到,高校要通过深入推动“一院一品”项目建设,深入挖掘大同各种文化资源,进一步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打造系列特色课堂,讲好同大故事,打造学业文化品牌;实现同大文化与“育人”的融合,要通过使用“三个课堂”来实现“三全育人”。
大同大学文学院首次召开一院一品“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文化课程群建设”交流会
大同大学文学院院长凌建英
    凌建英强调,这次会议是首次以学院的形式、正式学术交流的模式展开的会议,真正地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体现了“三全育人”原则。此次会议分为七个板块,更好地落实了人才培养方案。她提议到,教师们一定要由个人走向团队;研究要从散打到系统;要从打破书本研究走向田野考察,要从理论到实践,要将学术研究与育人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院一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不断地夯实基础,提升改革的质量,突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鼓励创新创业。地方文化进课堂,开发地方文化课程群,不仅能够为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对于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推动我校的应用转型也发挥重要的作用。
    文字:尚炫茹 闫瑞瑶
    摄影:范海波 李仁曦 王慧 杜宇宁 李玉龙
    文字编审:孙倩
    图片编审:王慧
    美编:孙倩
    来源:微知闻官方微信

    媒体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a6640062368283886083/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