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学科是由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系及应用化学研究所共同建设形成的优势学科,2003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2010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学科代码070302
。
近五年来,在坚持以学术梯队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中心,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分析化学学科已形成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梯队,经过院、校多年努力与山西省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支持,分析化学学科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研究方向。
分析化学学科四个研究方向为:
光谱分析主要研究:①液滴光化学传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②新型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在金属离子分析中的应用;③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④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的研究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电分析化学主要研究:①电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研究;②分析化学在生命科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③食品安全和环境领域中的电分析化学研究;④分析化学中交叉学科新方法研究。
光分析试剂的合成与应用主要研究:①单三氮烯光度分析/荧光分析试剂的合成与应用;②双三氮烯光度分析/荧光分析试剂的合成与应用;
色谱分析主要研究高效液相/气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学科带头人
郭 永,分析化学学术带头人,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山西大同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山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曾于斯坦福大学、多伦多大学进行学习交流与合作;先后在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天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等学校访问学习。现任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新世纪高等师范院校专业系列教材编委会委员;中国化学会会员;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山西省普通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成员。历任雁北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处长;雁北师范学院副院长;山西大同大学(筹)副校长;山西大同大学副校长。
郭永教授多年来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及科研任务,主要致力于纳米材料的制备、仿生催化、生物制剂、天然药用化学及医用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Journal of Material Chemistry》、《Hazardous Material》、《Carbon》、《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无机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中国化学》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
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60余篇被SCI、EI收录,他引80余次;获发明专利3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华夏医学奖2项;参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6项;主编教材8部,其中《现代分析化学实验》、《普通化学》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项目”、新世纪高等师范院校专业系列教材。
冯 锋,分析化学学术带头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历任山西大同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科技处处长、校长助理、副校长,现任校党委副书记。
冯锋教授已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大同市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库首批入库专家。曾获得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山西省“青年教育专家”称号、山西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大同市“优秀专业拔尖人才”称号、大同市技术创新能手称号。现被聘为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和山西大学硕士生导师,兼任山西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理事。曾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山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已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科研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6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已授权13项,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