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神经病学与免疫学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6-29 16:51:11 阅读量:
    一、神经病学学科200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成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010年经省教育厅(晋教研[2010]12号)批准成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学科代码100204。神经病学学科是省科技厅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科研基地。
    本学科下属有1个校级科学研究所(脑科学研究所),7个实验室(万级细胞培养室、显微图像室、动物室、分子生物学室、形态室、流式细胞室、电泳室),1个教研室(神经精神病学与医学心理学教研室),3个学科临床基地(大同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大同市五医院神经内科、大同现代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能够在分子、细胞、器官、整体不同水平进行神经病学与免疫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目前有各类教学研究人员1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教授/主任医师6名、副教授5名,还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讲师、高级实验师。学科人员涉及医学基础、临床教学和实践以及实验技术等多方面工作。已培养和在读硕士研究生20余名。2009年荣获“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本学科保持二个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神经免疫学、神经生物学)。学科发展已进入省内同类学科的前列,力争向国内一流学科迈进。
    二、免疫学学科2006被评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2010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学科代码100204。
    免疫学学科拥有一支力求上进、团结协作的团队,不仅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科研工作,形成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生殖免疫、肿瘤免疫和临床免疫。
本学科很重视人才的培养,已培养毕业硕士生20余名,其中2人在读。同时免疫学研究所加强现有师资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访问以及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学科已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和多所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每年有多位专家到我所进行学术访问,参加教学。同时,学科选派年轻教师到国内外科研单位进修学习,在学历和学位上、在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上得到提高和加强。学科整合凝练学术方向,对青年教师采取指导教师制,积极引导、吸纳其参加学术团队,从而促进学科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目前该课题组已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以饱满的热情向新的更高的目标迈进。

神经病学与免疫学学科带头人

    马存根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山西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同大学脑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省重点建设学科神经病学和免疫学首席带头人。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曾在瑞典 Karolinska Institute附属Huddinge医院神经科从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鼻腔给予乙酰胆硷受体(AChR)诱导免疫耐受的系列研究。2000年开始从事MS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机制和免疫干预系列研究。发表论文240多篇,SCI收录26篇。先后承担科研项目2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项目14项,部级项目2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赵富玺,男,山西右玉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山西大同大学副校长,兼山西大同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1989年获重庆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硕士学位;1991年破格晋升为微生物与免疫学副教授;1995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年破格晋升为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授;1996年确立为省级青年学科带头人;1998年受聘为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2003年被山西省政府授予“山西高等院校教学名师”称号;现任国家精品课程评审委员,国家高职高专评审专家,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第四届微生物与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2007年被评为山西省委联系高级专家。
近年来,本人主持完成国家人口计生委项目1项,省科技厅自然基金2项,省教育厅科技开发项目7项,省教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10项。目前主持国家人口计生委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1项,省科技厅自然基金1项,参与省科技厅青年自然基金2项,主持省科技厅攻关项目1项,省教育厅科技开发项目1项,承担校级科研项目3项。
    近年本人获省科技厅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1项,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省政府颁发的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优秀高教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获大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所负责的《医学微生物学》获2009年度山西省政府普通高校精品课程。所在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团队获2009年度山西大同大学优秀教学团队。近年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核心期刊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76篇,其中SCI收录5篇,CA、BA收录15篇,CSCD收录50篇;主编6部规划教材,副主编1部,参编1部,其中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5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3部。
    本人研究方向为生殖免疫学,致力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学因素相关性研究,从诱导免疫耐受入手,在妊娠早期选择阻断CD86协同刺激分子,探讨胚胎吸收率的变化,并测定相关细胞因子在母胎界面的表达变化,为防治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提供了证据。此外还通过提取母体血浆或尿液中的胎儿游离核酸,用实时定量RT-PCR及FISH等方法来进行后续检测,以此来建立一种围产期无创性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的可靠方法,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课题组负责人赵富玺教授共培养硕士生16名,已毕业12名,在读4名。目前该课题组已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以饱满的热情向新的更高的目标迈进。
上一篇:
关闭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