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高校教师历时七年,潜心研究大同城市建设,带着文化情怀,书写大同深情。近日,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青年教师王建斌新著《大同之城——城市建设“大同模式”的构建》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我市文史专家要子瑾和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为该书作序。
王建斌是偏关人,华北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是视觉传达设计与应用,出版《视觉形态设计思维与创造》等著作,曾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在国内外专业设计赛事中多次获奖。此次出版的《大同之城——城市建设“大同模式”的构建》凝聚了王建斌七年的心血与智慧,书中不少图文资料多为他独家收集,亲自手绘,深入市区拍摄。他还多次赴相关部门采访,向安大钧、要子瑾等资深文史专家请教。该书23万字,分为“历史上大同的城市建设”、“大同城市建设模式”、“大同历史建筑保护模式”、“未来大同”四个章节,结束语为“从云冈石窟到雕塑之都”。同时还附录了“大同城市建设大事记”、“大同历史建置城址沿革及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等文字、图表的索引内容。
王建斌对第二故乡大同有着深厚的感情,从1998年来到山西大同大学求学,到现在工作、生活在这里,他的生命已经完全融入到这片沃土之中。大同深厚的历史文化给了他创作的动力。他在《大同之城——城市建设“大同模式”的构建》中首次提出“北魏平城南北两城论”的观点,首次提出“大同城市建设模式”与“大同历史建筑保护模式”,并对二者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的归纳与理论性、概括性的总结。书中也更正多处大同史志中关于城市与建筑方面的历史谬误。
本书适合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专业的研究人员及关注大同城市规划、建设的人士阅读。
赵永宏
媒体链接:http://epaper.dtnews.cn/shtml/dtrb/20190702/821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