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召开课程思政交流汇报会
来源:文学学院 发布时间:2019-10-11 10:40:05 阅读量:

10日下午,文学院各教研室“课程思政”汇报交流会在学院会议室召开。这是文学院把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进行的首次尝试。

院长凌建英、副院长郝春涛,各教研室主任、课程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共30余人参加上午的交流讨论。

古汉语教研室认为,方言调查中的“田野调查研究”,容易发现人物故事、文化事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能够使学生接受社会教育;文选中的好多记载,贯穿着知恩图报、一诺千金、为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等故事元素,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现代汉语教研室认为,语音、词汇、语法是很抽象的,选取“精当的、有说服力的例子”,既可以与所学知识对应,又可以充分认识汉语的特点,感受到汉语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写作教研室认为,关键因素还在于为人师表,教师要有敬业精神、爱国精神,言传身教,这样要比干巴的说教有效得多。古代文学教研室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善于选择、善于引导,哪些强化、哪些弱化,老师要把握好。外国文学教研室认为,文学是人学,荷马史诗中的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为大局放弃个人恩怨;巴尔扎克作品中的人生理想与路遥小说中的艰苦奋斗,都可以作为比较文学的思政素材;萨特存在主义,则让学生学会在迷惘和荒诞中,找到正确的人生之路。中教法教研室提出,要以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优秀教师于漪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的座右铭影响学生,同时,利用课本里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教会更多的学生。文学概论教研室是采用马工程教材最多的。文学理论与哲学向来密不可分,是建构人的“三观”的重要抓手,其内容几乎全部与思政有关,但“手段与方式比内容更重要,因为太直白、太生硬的说教没有效果,学生容易排斥”,因此,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遴选出每章节中的思政元素,并努力摸索出有效的教学方式。现当代文学的人文性强,对作家、作品的评价,要跟思政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趣味,强化思想影响。

新闻史论教研室认为,“好记者讲好故事”是一个很好的渠道,用讲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形式讲理论,用讲平凡人不平凡的精神讲好山西故事、中国故事,是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精神、新闻理想的很好途径。

新闻业务和广电新闻教研室用“结合当下实际,进行正确引导”的实际事例为突破口,提出要培养学生面对新闻事件应采取正确态度,以党性原则统领一切。

凌建英在总结发言中提出,要把课程思政贯穿到各门课、各个环节,并注重方式方法,不说教、多引导;各教研室要充分发挥文学、新闻的育化功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微知闻)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