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周六,上午8时30分。本该静悄悄的天翔体育馆却依然热闹如故,背着书包的青年学生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鱼贯而入,来参加学校为2020届毕业生们精心组织的、本学期以来第一场大型招聘会。
进入馆内,更是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却井然有序。原本宽阔的中心场地整整齐齐排满了前来参加校招的用人单位,各具特色的宣传海报、招聘人员的热情主动,领导、老师的陪伴指点……给了同学们更多的勇气和底气。他们主动与招聘人员攀谈交流,询问企业的用人标准、职业提升平台,介绍自己的专业背景、特长所在与实践经历,给心仪的用人单位留下精心准备的应聘简历。青春的的模样最美丽,自信的气质最耀眼。一拨拨应聘者整洁大方的着装、漂亮醒目的简历、自然得体的谈吐,给招聘人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同学,请把你的简历留下来,也请你参加我们下午的宣讲会,给我们一个彼此深入了解的机会吧。”
招聘会现场,还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一边关照着学生,一边有选择地去到一些用人单位招聘点前,向招聘人员询问行业标准、用人需求,询问人才培养意见建议,甚至现场达成实习意向等等。他们,是各学院的书记、院长、毕业班专(兼)职辅导员。今天,他们是学生的守护神、主心骨。
前来设点的招聘单位中,有52家国企,而且其中不少是“老熟人”。这些企业的招聘人员不约而同的说法是:我们单位有许多大同大学的毕业生,他们踏实朴实能干肯学,作为企业最欢迎这样的学生。也感谢大同大学为我们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越来越多的优秀校友,正在以其出色的岗位表现和工作能力,成为母校的“金字招牌”。达科为是北京的一家致力于生物试剂与生物医学研究的企业。它的校招宣传很独特——“遇见校友”。“我们是第一次来,是你们的校友马帅(生命科学学院15级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把我们吸引来的。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大同大学学生的样子,所以我们来了,希望招到更多优秀的人才。”这家企业的招聘负责人说。
还有一些往届的同学也来到招聘会现场。一位2019届毕业生表示,自己之前的工作是做标书,总是觉得所学非所用太可惜,得知母校有招聘会,就马上赶来了,并且已经有了意向单位。校党委书记在2019届优秀毕业生座谈会上说:“同学们,无论你们走得多远,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家,永远会在背后支持你!”通过各种渠道发布招聘信息、为还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往届同学提供服务,也是招就处的一项重要工作。
每次的招聘会现场,总少不了校领导的身影。在家的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姚丽英也早早来到现场,在招就处两位负责人的陪同下,走访每一家校招企业,了解行业用人要求和需求,介绍我校人才培养思路与举措;来到同学们身边,聆听并欣然接受大家的意见建议。她说,人才培养是我们的中心工作,也是我们的第一大职能。要做好人才培养首先得了解市场的需求,要清楚企业在做什么、发展方向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设置,都要和市场需求接轨才行,而招聘会就是彼此连接的通道。我们要在明了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教学改革让课堂鲜活起来、学生忙碌起来,让更多优秀人才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从而更好践行我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姚丽英还以我校华为信息学院的成立为例表示,产业学院是一个发展方向,产业与学院共同建设实验室、共同打造教师队伍、共同设计课程,必将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条必由之路,欢迎更多的企业加入我们,共同做好“人才培养”这篇大文章。
这热烈的场景,令人仿佛置身于融融春意中。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群众、倾听民声、回应民意,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成为上至校领导、下至中层干部的日常,各项工作推进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这场招聘会即是这一局面的鲜活写照。
“我们的群众是谁?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学生!为他们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在中层干部会上,在深入基层调研时,弓永华书记多次强调。校长冯锋也在年度重点工作部署会、全校党建行政工作述职会等不同场合,多次以数据说话,强调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性和面临形势的严峻性,要求全校上下提高政治站位、想办法出实招抓好工作落实。11月4日,校党委召开第七十五次常委会议,就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会议指出,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事关民生、决定学校长远发展和事业成败。全校教职员工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采取实施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等措施,把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落到实处。11月2日举办“守初心·促就业”院级就业指导培训班,特邀省内省外专家作了专题培训。本次招聘会前一周,上下一盘棋,拧成一股绳,招就处精心部署,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各学院充分动员,各级媒体预热宣传,招聘会人气超旺,保卫部门全程安保……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最终催生了这场暖意融融的招聘会。
共计242家企业参加本场招聘会,其中包括省内企业125家、省外企业115家,涉及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文化创意、技术服务、金融、医疗卫生事业、制造业等多个领域。岗位需求人数8799人,最终达成意向4743人。(王丽芹 刘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