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该如何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看专家怎么说
来源:教务处 发布时间:2020-03-02 09:51:46 阅读量: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2月17日前后,多所高校开启“线上新学期”。线上课程教学质量如何保障与提升,如何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质量,成为当下高校和教师尤为关注的话题。

对此,我们邀请了历任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系主任、上海大学副秘书长、上海大学副校长等职的叶志明教授,请他为读者分享在线课程教学与评价方面的做法与经验。他主持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继2006年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后,又被评选为“2018年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得中国百门最美慕课三等奖。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他还开设了“大数据与高等教育”等课程。

在线教学不是课堂搬家

“受突发疫情影响,目前进行线上教与学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叶志明教授表示。线上教学不能替代线下教育,那样的话实体学校都可以取消了。他举例说,当年的电视大学也算是另一种线上教育,刚开始推出时就有人提出是不是实体大学可以不办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么回事。”叶志明教授指出,“在当前非常时期,线上教与学是对无法正常开学的弥补,但线上与线下这两种模式的教与学有很大差别,在线教与学和实际教室里上课学习是在两个不同空间里实施,既然空间不同,则教与学上肯定会有所不同。所以两者教与学的质量是难以等效的。”

依据他长期在教书育人第一线与教学管理第一线工作经验,他举例道,授课教师通过软件开展线上直播课程时,即使仅有50人的班级,教师想要通过电脑屏幕直观了解所有学生的课堂反应,也是困难的。若在线下课堂,教师一眼扫过去,学生什么情况基本上就全掌握了。另外,学生学习线上直播课程时,没有了在教室共同学习的氛围,学习专注度必然会打折扣,“尤其是学习长时间的在线直播课程,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会受到影响。”叶志明教授说。

在线上教学不得不推进的当下,叶志明教授认为高校和教师必须考虑清楚“线上开学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绝不是把平常一些传统的课程简单粗暴地往线上一搬就万事大吉,在线教学绝不是课堂搬家那么简单”。

他指出,有些课程在线下开设时,教师面对面跟学生讲授知识点,部分学生都不一定能当堂理解,需要教师当即根据学生的神态、表情,判断他们的接受度,继而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因教师无法一目了然地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反馈,所以极易导致教师授课节奏的快慢和轻重缓急不合理,一些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甚至会被教师无意略过。“这种模式下的学习,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缺失,很可能使得一些学生是带着问题、困惑在学习。”叶志明教授说。

他继续补充道,“现在更怕另外一个阶段到来,即教师事先做好在线课程,然后往网上一扔就是完成了工作,就不管不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了。如若有些教师这么进行在线教学,绝对会出问题,相比在传统教室上课问题更大。”

老师勿做网络工具的工具

依据课程性质与特点、个人网络使用习惯等因素,线上直播教学、MOOC教学、SPOC教学、微信/QQ群中讨论与答疑等形式,是高校和教师目前在线教学的主要形式。“如果说教师变成了这些网络教学平台、软件等工具的工具,那么当下的在线教学绝对是失败的。”叶志明教授认为。

亦如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时所说,“做好网上教学工作没有必要普遍要求教师录播课程。各地要针对网上学习特点和学科特点,认真研究明确适合线上学习的课程,防止照搬套用正常课堂教学方式、时长和教学安排。如果强行要求所有教师进行录播,不仅质量难以保障,而且也会增加教师负担,造成资源浪费,这种现象必须予以制止。”

面对现实教学需要,教师如何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地提升自身的线上教学质量呢?

叶志明教授建议,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好国家、学校现有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这些都是非常优质的在线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不妨借助这次大规模线上教学开展的机会,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督促者、引导者、监督者。

他举例谈到,如若教师认为自身不适合做“主播”或者软硬件条件受限,无法高质量在线直播教学,要尤其注意课程教学设计,例如可以为学生列举学习清单——向学生布置一定量的学习任务,提出一些需要学生深思的问题,以任务和问题为牵引,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课后学习时间,学会自主学习,鼓励他们自学后线上向老师反馈自己的学习结果,师生进行高质量的线上答疑交流。

“借此机会让学生真正体验一把离开老师能不能学会,这样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好吗?”叶志明教授感慨道。对此他提到了上海大学钱伟长老校长曾经所说,“大学教育的过程,就是要把一个需要教师才能获得知识的人,培养成在他(她)毕业时不需要教师也能获得知识、无师自通的人。”

“正因为在线教学不是课堂搬家,所以做好一门线上课程,教师必须下更多功夫。”叶志明教授提醒说。教师尤其要做好线上课程的整体策划,设计有别于线下课堂的教学策划,促使学生在线学习时,能更高质量地与老师进行讨论、交流。

线上教学的“互动”与“数据”

为保证在线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实质等效,教育部在印发的《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高校要公布课程资源质量要求、在线教学课堂纪律和考试纪律要求、学生学习评价措施等管理措施。在谈到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话题时,叶志明教授提到了两大关键词——“互动”与“数据”。

他的经验是,通过科学有效的过程性评价,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用数据了解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叶志明教授坦言,线下课堂师生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并不多,尤其是人数较多的大课,教师很难发现所有的问题学生。线上教学则打破了师生交流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多个时间段,抛出不同的话题与学生讨论,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通过发言频率、发言质量等数据,判断每名学生的学习成效。

“我尤其关注学生线上与我讨论的问题的质量。提不出问题或是只能提出简单问题的学生,显然没有好好思考;带着问题以及自己思考的学生,必然是下了功夫学习的。”叶志明教授分析说,“比如在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时,首先看其与我的互动次数,在此基础上看互动内容和质量。一般来说,互动质量高而次数不高,或者互动次数高而质量一般的学生,不会存在明显的学习问题。需格外注意的是,几乎不参与互动话题讨论的学生,数量都没有,谈何质量呢?”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话题讨论,叶志明教授建议,针对简单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即可结束对话,针对复杂问题,可以通过多次答多次问,提升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深度。

“做好学生线上学习评价工作需要创新工作方法,教师无疑要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和技巧与学生互动沟通。”叶志明教授表示。除了实时答疑时间外,学生可能在24小时的任何时间段发起讨论帖,而这种情况尤为考验教师对学生提问的反应速度,这个反应速度又在一定上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负责度,如若教师两三天都不回复学生的讨论帖,学生提问、学习的积极性很可能就会受到打击。

在叶志明教授看来,“判断在线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是否等效,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线学习,用好在线师生互动,利用在线教与学中的各种互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证明学生的学习成效。”另外,从教学管理层面分析的话,叶志明教授还指出,在线教学过程中与教师相关的数据,同样也会被互联网清晰记录,而这些数据则可以被学校用来进行在线教与学的质量评价工作。(MyCOS 麦可思研究)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