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董芳)近日,在太原市小店区王吴村、晋中市榆社县泥河掌村两地的大棚内,稚嫩的羊肚菌幼菇大面积萌出,长势喜人。这是大同大学炭材料研究所的羊肚菌人工种植技术在推广、转化进程中收获的又一佳绩。
作为山西省“1331工程”的研究成果之一,羊肚菌人工种植丰产技术是大同大学炭材料研究所近年来积极推广应用和转化的科技扶贫项目。2019年12月初,该校与山西锦田丰盈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小店区和榆社县两地进行羊肚菌规模化推广种植。当羊肚菌菌种播洒在小店、榆社的大棚后不久,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由于不能到现场进行指导,研究所科研人员便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指导当地工作人员开展工作。2020年3月初,羊肚菌幼菇大面积萌出,大量的羊肚菌菇蕾形成,这些菇蕾将在两周左右长大成适宜采收的羊肚菌菇体。
此外,大同大学炭材料研究所还与其他多家企业合作,在朔州市怀仁市、大同市云州区等地进行羊肚菌种植推广。由于气候因素,这些地方的羊肚菌预计会在3月底至4月初出菇。目前统计数据表明,该羊肚菌种植技术可使羊肚菌鲜菇每亩产量达800斤左右,产值可达6到8万元。
媒体链接:http://epaper.dtnews.cn/shtml/dtrb/20200312/1057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