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志愿服务工作纪实
暂别寒风凛冽的冬日,静待欣欣向荣的春景。连日来,虽有冬日余寒地侵袭,但同大校园里的春色却未因寒气退却,反而愈开愈烈更显冰清之美。回想过去几个月里的波澜壮阔仿佛仍历历在目,这也时常提醒我们:疫情未了,仍需坚持。现如今,文学院第一批返校毕业生已入校十余日,特殊时期的同学们处处保持距离,处处留心防护,他们始终秉持安全防护意识,遵守校内规范,有序地生活学习着。这样的秩序看似隔开了大家的亲密距离,可在学院党委组建的二支临时党支部党员服务队和一支青年战“疫”突击队的努力下,同窗热情和宿舍温情并未减退,他们无私的服务工作温暖了整个初春,更温暖了每位同学的心。这三支队伍是学院党委在学生返校后第一时间组建起来的志愿服务队,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英芳带领、师生党员和优秀团员共同参与。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辞辛苦、奋战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将党团工作高度融合,共同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为防控工作保驾护航。
文明就餐彰显校园秩序。4月13日起,三支党团队伍分别组成3人小分队在规定就餐时间内维持学生就餐秩序,并在餐厅门口监督大家先洗手再就餐。文明的就餐秩序不仅靠每位同学的自觉遵守,更离不开这些志愿服务者们的认真坚持,每个小分队的同学们都不畏早晚严寒,不怕正午的阳光直射,始终坚持按时到岗、按时履职。看似简单的工作,可他们做起工作来一点也不马虎:时刻提醒同学们保持距离、询问大家有没有按校医院要求洗手、提醒同学多穿衣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给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贺信中提到:“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如今,在校园内看到志愿者们的服务热情和志愿工作的有序开展既是对疫情工作的有力保障,更彰显了文明校园的一抹亮丽色彩。
思想引领助力服务工作。4月14日,按照学校部署,学院学生聆听了校党委书记弓永华讲授的开学“思政第一课”—《不负韶华,勇于担当,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课后,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就弓书记讲话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2018级汉语言专升本四班郝竞说道:“今天下午通过观看弓书记的开学第一课,我感受颇深。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担当,看到了中国力量的强大。我自豪可以作为一名中国人,同样我也为自己是同大人骄傲。”大家纷纷表示,面对当前思想多元化的青年群体,弓永华书记的开学第一课,既是疫情科普课,更是学习成长励志课,立德树人思政课。
互送饭菜拉近同窗情谊。4月17日,志愿服务队的三名同学轮流为留观室的同学们送去早午晚餐。4月清晨的寒风仍旧吹的入骨,可志愿者们为了能让留观室的同学们尽快吃上热乎的饭菜,每天坚持第一时间去食堂打包饭菜,并亲自交到留观室护士手中。他们为了让同学均衡饮食,每顿饭都会细心询问每个人想吃什么,也许志愿者们自己都会忘记关心今天要吃什么,想吃什么,可他们对同学的贴心照顾却从未忘记,也从未懈怠。虽然留观室的门里门外只能靠护士连接,可同窗之间的感情却不会被一道小小的门所阻隔,此时的他们不仅是朝夕相处的四年同学、朋友,更是一起奋战、一起并肩抗击疫情的战友。送去的饭菜也许会被寒风吹冷,可送去的温情却永远停留在每个人的心间。
“爱心餐盒”点燃校园温情。4月21日,四名志愿者去食堂帮忙盛饭,分装饭盒。这一天本是同学们休息的日子,可他们5点半起床,6点就到达碧仓禾帮后勤人员分饭打包,其中一位同学还打趣说道:“我们将各学院所需要的主食、副食都一一放在对应的位置,待各学院负责人老师来取之时便可以轻松应对,不仅节约时间,而且秩序井然。”
当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姚丽英还特意来到餐厅看望志愿服务的同学们,她对志愿队的服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她指出,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每日不分昼夜为我校返校毕业生工作付出着,他们暂别亲人子女,奔走一线,就是为了认真落实学校的各项措施,确保毕业生学习和生活安全有序。她勉励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珍惜历练机会,不断茁壮成长。2018级汉语言专升本三班的蔚玉婷在结束一天的志愿工作后分享道:“经过这忙碌的一天,虽然累,但能为学校的防控工作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非常自豪。”
疫情暂未结束,志愿工作照常进行,党团力量始终在路上,齐心协力筑牢防线,温暖的行动终将吹散寒风。(高寅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