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落叶枯黄,纷纷扬扬飘落到地上,大地一片金黄,这是秋的颜色,更是成熟的颜色、丰收的颜色。在这收获的日子里,阳高县罗文皂镇十九敦村的村民们个个笑逐颜开,他们种植的大葱又要成熟起挖了。今年的雨水勤,加上村民们用心栽培,大葱长势喜人,葱白长、根茎粗,每棵葱的分量都在一斤左右。今年大同大学继续实行精准消费扶贫策略,以不低于市场的价格全部收购村民的大葱,然后以福利的形式分发给教职员工。村民陈亮今年种了1.2亩大葱,收入9436元,大葱产量最高的村民陈军今年可以收入11116元,他们说这个收入是种庄稼收入的7到8倍,是种土豆收入的10倍。仅大葱这一项的收入,十九敦村每户就可增收达3100元左右。
10月26日上午,党委副书记孙彦一行来到了十九敦村,和村民一同分享丰收的喜悦,并现场指导帮助村民装运大葱。孙彦一边帮村民抬葱装车,一边和村民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生活生产上的困难,掌握他们对扶贫工作的期望,收集到了第一手的精准扶贫信息。将1.5万斤大葱装车后,孙彦对驻村队员强调,我们一定要时刻谨记总书记的嘱托,“真扶贫、扶真贫、不返贫,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规划是脱贫的发展方向,是脱贫的发展目标。为了聚焦靶心拔“穷根”,大同大学驻村工作队要精准调研,走村串户摸清“家底”,详细调研村民的脱贫意愿,深入分析致贫原因,依据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通过“一对一“对接帮扶,实现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孙彦说,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幸福的感受,不仅仅在于外在条件的改善,更多来源于内心的感受、精神的丰富。学校驻村工作队在脱贫攻坚中要狠抓思想“脱贫”,注意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切实让村民们有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扶贫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我们这几年通过收购村民大葱的方式不但让村民实现了增收、提质了乡村振兴、巩固了脱贫成果,更让村里的贫困户以一种更有尊严、更为自主的方式,改变了贫困面貌,进入到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王成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