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大同的故事 王文星:浓墨重彩绘大同风韵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0-11-17 09:48:26 阅读量:

  王文星油画作品《西来之风·魏韵》辛莉莉摄

  王文星(左一)获奖后与家人在一起

  王文星油画作品《丰收印象》

  受访者感言

  大同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厚的创作资源,庆幸自己能够身处其中汲取养分,也很乐意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一道追求艺术梦想,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反映出大同独特的历史与时代变迁。

  他成功申报我市科技项目云冈石窟艺术品研究与开发,用油画的形式表现出了云冈石窟的恢弘气势与历史沧桑。他37岁加入中国美协,而今39岁已先后14次参加国家级大型展览。

  他是王文星,大同人,从小受家庭影响热爱绘画艺术,先后师从油画名家于小冬、白羽平、韩洪伟等,现任教于大同大学美术学院,其重点研究方向为如何用绘画语言表现大同特色。

  2009年,王文星攻读完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怀着强烈的创作意愿回到故乡执教,开始重新审视这片热土,也从此开启了考察和研究晋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大同周边风土人情等的艺术追求模式,随之搜集了大量的相关素材,还绘制了很多画稿和写生作品。

  谈到今天的成就,王文星坦言除凭借丰厚的素材积累外,还离不开国画造诣深厚的父亲、姐姐做画友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北京画院等处的良师指导。他经过各种绘画技巧尝试与探索后,选择了以油画基本绘画技巧为基础,利用类似国画的泼墨打底,以及刮刀涂绘出的偶然效果来表现画面,通过多层画法的叠压凸现画面美感,创作出不少受业界认可的富有个性的绘画语言作品。2018年,表现大同特色的处女作《西来之风·魏韵》绘制而成,申报市科技项目完美收官。之后,他致力于大同风土人情表达,经过前期资料搜集,2018年着手创作《丰收印象》,第二年该作品获山西省第十七届全省美术作品展三等奖,同年获得第八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优秀奖。

  王文星认为,画家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源于大自然的现实美好,更需要通过符合自己绘画语境的逻辑形式与图式去将生活中的感受形象化。因此,他也常到云州区、阳高县、天镇县等多地采风,今年创作的以“之”字形构图,由近及远、层层递进表现农民收获场景的《幸福之乡》入围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踏入工务段施工现场进行采访与考察而后产生的作品《脊梁》,入选首届“时代中国”全国美术作品展。他想通过色彩画出新时代大同的发展路径与人文风貌,并以此作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报记者辛莉莉

  媒体链接:http://epaper.dtnews.cn/dtwb/html/2020-11/17/content_56_64815.htm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