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赵建国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本报记者潘红见习记者何嫱
他是我省石墨烯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领军人物,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和“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等多项人才计划;主持国家、省部、地市级和横向项目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28项,多项科研成果走在国内前列。他带领的团队在石墨烯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取得突出成就,组建的石墨烯林业应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成为大同大学首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山西省“1331工程”,另有4个省级科研平台。他就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大同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赵建国。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赵建国不仅把科研当作一项事业,更作为一种责任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赵建国以扶贫事业为己任,发挥科研优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
2018年,他带领团队潜心研究人工种植栽培羊肚菌技术,经过夜以继日反复实验,大棚里一排排稚嫩的羊肚菌幼菇破土而出。人工种植羊肚菌技术的成功,让他们倍感振奋,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受益,他们不断优化羊肚菌种植技术、扩大实验面积,先后在广灵县、太原市小店区王吴村、晋中市榆社县等地进行推广,经测算,人工种植羊肚菌鲜菇每亩产量可达600至800斤,亩产值可达6万至8万元。
在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赵建国情系故乡、回报桑梓。针对恒山地区的气候条件,他带领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利用石墨烯增效肥技术,以种植灌木沙棘、枸杞和药草为主,构建合理生态环境。(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经过一年多的修复工作,现在恒山已逐渐恢复往日生机。
科研不仅需在实验室中皓首穷经,更应在广阔大地上干一番事业。赵建国秉持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带领团队致力科研成果的应用。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没有阻断赵建国的科研热情,他带领团队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指导河津市工作人员采集现场土壤样品近40份。他们对收到的土壤样品进行了pH值、水解氮、有效磷等理化性质分析,与对方数次召开视频会议研讨试验方案。春耕植树不能耽误。我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赵建国立即带领团队驱车赶赴河津市,现场制定相应的植树造林施工方案,栽种了试验树木14种、树苗近1000株。这项将石墨烯技术用于黄河盐碱滩生态治理的研究工作,不仅开辟了石墨烯应用盐碱地生态恢复的新领域,更为改善当地自然环境,保护黄河母亲河以及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贡献了力量。
荣誉属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赵建国表示,要不忘初心使命、弘扬科研精神,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学术研究、技术开发,在空白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走到世界前列穷尽毕生力量。
媒体链接:http://epaper.dtnews.cn/dtrb/html/2020-12/06/content_1_101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