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纪元元
在大同转型汇智创新城6号创新工作室,集聚了这样一批大学教师和文艺爱好者,他们致力于用创意打造文化精品,用设计凸显城市风采。“感谢市委、市政府提供了空间和机会,推动我们成立了大同市平城区南艺文化发展工作室,希望能借助这一方小天地大显身手,用专业和实力为宣传大美大同发光发热。”工作室负责人、大同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任南南说道。
工作室建立之初,任南南积极召集志同道合的书画摄影艺术家,组建起包括任小颖、李冰、禾冰羽、张继川等在内的合作团队。他们一拍即合,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艺术创作、产品设计、书画展示、视频摄影等方式,为弘扬大同文化多开一扇“窗”,为扶贫产品远销插上“翅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亲临云冈石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文旅融合正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动能。任南南认为,开发一座城市的文创产品,也是在讲好这座城市的文化故事。大同独有的地域文化内涵,为他们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制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她希望能进一步专注于大同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善用巧思、注入创意,做出具有感官享受和视觉冲击的有颜、有用、有趣的精品文创,让文化创意“走”出去,让城市名片“活”起来,吸引更多人关注大同、走进大同、热爱大同。
五中全会还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们当地特色农产品在品牌策划、包装设计等方面存在亮点不突出、缺乏吸引力等问题。”任南南希望能从图形元素、色彩搭配、材料材质等多方面入手,打造出农产品包装特有的视觉效果,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特色,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进而提高农产品销量,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带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市委、市政府为我们干事创业提供了绝好的平台和契机。我们也会积极将创新设计与地方特色深度结合,践行好全力宣传大同的初心和使命,积极为大同经济社会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任南南如是说。
媒体链接:http://epaper.dtnews.cn/dtrb/html/2020-12/05/content_1_101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