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平台育英才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1-01-28 00:13:22 阅读量: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奋力实现转型出雏型重要阶段性战略目标的攻坚期。事实证明,只有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才能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这就对提升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创新能力的提升则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共大同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把人才作为转型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人才高地。近日,记者采访了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他们就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科技人才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致力于炭材料研究的大同大学化工学院院长赵建国说,传统炭素行业转型升级,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类型和模式提出新要求,目前的炭素人才培育在人才产出与企业用人方面存在脱节现象。因此,他建议,政府应大力支持现代炭材料产业学院建设,将大同大学与大同市炭素企业共同建设现代炭材料产业学院作为大同市“十四五”时期以及能源革命重点建设项目,同时支持现代炭材料产业学院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以及承接企业人员专业培训等各种形式,培育适应转型和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发展农村经济,培养科技人才是关键。”在阳高县挂职的山西农业大学教授李灵芝建议,要创新引导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农村,鼓励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与企业等实体联合进行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通过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项目的实施,带动乡土科技人才的培养。她建议,应在当地建设蔬菜产业科技研发示范基地,对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卡脖子”技术难题集中力量进行攻关,为当地提供人才支撑的同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本报记者辛莉莉

  媒体链接:http://epaper.dtnews.cn/dtwb/html/2021-01/28/content_52_107068.htm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