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2日,校党委班子召开2021年度务虚会,重点围绕学校当前及未来的改革发展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准脉搏、明确方向、细化思路、实化举措,从而为学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学校向更高目标进发汇聚更大力量。校党委书记弓永华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时势在我,时不我待。让我们牢记领袖嘱托,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紧抓机遇,迎难而上,凝心聚力谋发展,担当作为开新局,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校党委常委出席会议。
务虚会气氛热烈。校长冯锋首先带头,紧密联系高等教育当前形势和学校实际,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和2021年度重点工作,就学校的未来发展、教学工作、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民生工程等七个方面的工作娓娓道来,明方向、定目标、谈思路、话举措。他指出,学校的发展关键在“创新”“转型”,要做好这两篇大文章,首先要牢牢把握“地方性、应用型、综合性”这一办学定位,做实应用转型,全力以赴跻身山西省首批应用型高校行列;要推进医学教育,将临床医学教育纳入一本招生,推进附属医院建设,备战中医专业认证,扩大护理学院办学规模,大力推动产业学院建设。他指出,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们要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名师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围绕山西省和大同市发展需求做好专业优化调整,做好“一院一品”教学综合改革和“一院一品”精品文化项目建设,同时要切实贯彻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他强调,要加强平台建设、项目建设,谋划好顶层设计,做好高精尖项目培育,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重大项目以及省“1331”工程、“111”创新工程、“136”兴医工程等方面取得突破。他强调,创新是“十四五”期间的主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和核心要素,也是我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做好人才的引育工作至关重要。他还就夯实民生工程、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畅谈了自己的深入思考。
与会校领导结合分管领域的工作,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部门工作作会议发言。放眼全国全省高校的发展现实,立足学校的建设发展,着眼学校未来,结合国家和山西省有关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目标摆进去,畅谈基层党组织建设、人才强校,畅谈三个调整优化、学科建设,畅谈宣传思政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畅谈政治监督、体制改革,畅谈校企合作、招生就业,畅谈教育评价改革、五育并举,畅谈学校“十四五”发展目标……会议进行了一天多。真知灼见频现,激发思想共鸣。
“大家的发言站位高、思考深、结合紧、举措实,为我们在“十四五”起步之年更好识大局、谋布局、开新局凝聚了共识、凝聚了力量。”弓永华对这次务虚会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工作中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方向性问题提出意见:
一是寻找发展新方位。弓永华指出,要认清形势,以历史视角、辩证思维、机遇意识全面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势,科学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变化、新特征,辩证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对照看齐、系统谋划、从而找准自己在山西、在全国高校发展进步中的定位,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实效性。二是提高人才培养力。弓永华指出,必须紧紧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力这个核心点,聚焦人才培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聚焦体现价值、夯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聚焦彰显个性、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的“时代特征、大同特点、同大特色”,不断增强办学底蕴,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三是增强专业契合度。弓永华强调,要结合省委“三个调整优化”战略部署要求,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建设思路,紧扣地方性,强化应用型,优化综合性,把有限的资源和力量集中到建设优势专业、特色专业上去,增强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实现专业建设的“强、优、特、新”。四是加深地方融合度。弓永华强调,融入地方办学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目标和活力所在。我们要摆正关系,努力构建与地方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互相融合良好发展局面;要主动服务,本着“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的思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要推动合作,按照“合作双赢、优势互补”的原则,对接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企业现实需求,创新校地合作发展机制,推动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突破、新发展、新提升。五是提升师生满意度。弓永华强调,要以服务师生为主线,以师生满意为衡量工作质量的最高标准,改善办学条件,助推成长成才,突出问题整改,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弓永华还以“格局、转型、质量、人才、改革、治理、生态、担当、安全、落实”这十个“关键词”为抓手,高站位引领、高起点谋划,为学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思想和行动基础。
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王丽芹 余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