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教师发展中心“笃行讲坛”第四期年度系列活动在本真楼B606教室举行。本期讲坛由我校文学院郭剑卿教授主讲。来自我校21个学院的优秀教师参加了此次讲坛。
讲坛开始,郭教授从教师课堂美学,学生自我构建,师生良性互动三个角度进行讲解。郭教授将课堂(教室)比喻为能量场,将教师比作能量传递者。她说,大学是散发个人魅力的一个具体鲜活的能量场和美学空间,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大家的理念,在未来的某一刻对生活、工作、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影响。
郭教授将教师课堂美学分为个人风格、专业背景和文本解读三个部分。她指出,教师要根据个人风格,结合自己专业来进行文本解读,专业背景与人文教育魅力实现对接,在讲文学作品文本的同时也在讲文学史,这也是知识与经验的积累相对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文学艺术体验并不完全依靠专业训练,而是需要不断积累。希望大家在帮助学生摆脱书本刻板印象的同时,让学生可以把文学艺术作为分析和认识生活的重要视角,养成体验生命感悟人生的思维方式。
郭教授讲到,学生自我构建是学生在大学时代发现自我,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人文教育的魅力在于浸透式的浸润。让学生在大学时代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将文本阅读扩展到自我阅读,在自我发现的过程中实现两个能量场全方位的对接互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与文学作品产生共情心,让学生习惯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完成自我确认,自我成长的艺术体验。
郭教授强调,好的师生互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而教师能传递给学生的远不止一堂课的知识点,不应只追求单向讲授的学习效果,而是要在良性互动的过程中,构建一种课堂美学,让教师得到意外收获的同时也扩展了课堂知识的认知容量。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和完善自我,建立健全的人格,达到真善美教学相长的目的。
最后,郭教授寄语在座教师,希望大家能够多多阅读,通过阅读抵达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她认为,人文阅读可以打破学科边界,创造生命新意;人文教育,可以使师生契合做到真正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讲坛结束后,老师们积极与郭教授交流互动,并表示通过聆听讲座认识到人文素养与能量对接以及正确地认识自己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大家要打破常规,结合实际,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建构自己的课堂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