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远在记忆中的大同时光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1-05-10 10:13:10 阅读量:

  近十几年来的大同,变化太大,也变化得极快,而且还在以冲刺的速度变化着。这变化大得有时候让我这个60后总是找不见老脑中依旧留存的某些痕迹,快得让我的眼睛和脚步跟不上现代的节拍。

  大同的楼盘更多了也更高了,街道更宽敞了,市区更干净了,主题公园更多更美丽了,休闲场所也增加了不少,市风也更加文明了,古城也越来越有文化范儿。华丽蜕变的云冈景区,巍巍古城墙吸引来自全国甚至世界的目光……这一切说来听来无法不令人振奋!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永远是正道,也是时代的必然。惊诧赞叹之中做一丝丝怀旧当然是一种难得的珍藏与怀念,这个应当有,也必须有。

  关于老大同的记忆,不少咱们本土的文化人士以文或图的形式,从衣食住行、文教卫生各方面都做过丰富的记录。我仅叙说一下在古城求学的那两年时光。

  1987年10月3日上午,我带着雁北师专鲜红的录取通知书,独自一人扛起一大卷家里给备好的行李,走上了村子南边的109国道,在那里等候每天上午的这一趟左云下大同的大客车。下午3点倒是也有一趟,但考虑去了大同都傍晚了,对于我这个初去乍到者不合适。10点左右,客车到了,我把行李放车顶的大货架上,用网绳扣好,便上了客车。车里的人多,别说坐座儿了,能站得稳就够幸运了。每到一站,若能再插进一人实属不易,但再不易也最终是要插进来的,因为左云到大同,上午仅此一趟车,没办法。

  大约2个小时后,客车终于进入西门外的雁运长途汽车站。下车,美美释放一下身体,足足吸几口气,腰腿大脑才缓过劲儿,赶紧取行李下来,准备去火车站。因为通知书上写着,接新生的大客车在火车站广场等候。那个时候也不懂坐公交,不过估计也找不到站点,第一反应就是扛行李走着去火车站,听说,离火车站很近了,后来知道了真的很近,十几分钟便到了。

  那时学校招生不多,但即便如此一辆客车也肯定不够用,得分批接回去,一趟又一趟。终于轮到我上车,经铁牛里、雁北行署大院,过曹夫楼村,一路摇晃颠簸到达学校所在地水泊寺。之所以说一路颠簸,是因为曹夫楼以东那段路曾经坑洼密布,不可能走得舒坦。

  美好生活从进入师专开始。一个农村娃第一次住入高楼有暖气的房间,一人一个床铺还发个棕树皮床垫子,太美气了。师专的大餐厅居然有3个,饭菜好而不贵。拿着每月29块钱的奖学金饭票本儿,更是骄傲无比。师专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饭菜有3种:油炸土豆块儿、油炸豆腐和宽粉条混在一起做成的大烩菜,蒜泥凉拌茄子和过油肉。过油肉很贵,一块二毛钱一份儿,在那个年月似乎不是个小数字了。雁北师专算是大同地区的最高学府,饭菜更是令市里其它兄弟学校学生们羡慕嫉妒。于是逐渐雁北师专好像就成为各县老乡小聚的主阵地。周末想上街到市里倒是个大难题,极少学生有自行车可骑,大多数得坐公交,校门口只有唯一14路公交车可乘,所以一到周末便挤爆了。

  上街的同学到市里,无非就是玩玩、逛逛、再吃点小吃,可去的地方也数得过来,大同公园看一看景儿,九龙电影院去看场电影,尽管票价才两毛五,但已是很奢侈的事儿。男生们路边再吃个羊肉串儿,一毛一串,女生喝碗儿应县凉粉儿,也就不到三毛钱,便吃美了。如果心血来潮去一次云冈石窟,那就是高级的事儿了,票价八毛,随便进,随便看,全包了。再疯狂一次,坐车奔赴浑源县登恒山去,无门票,人来了就好。不知是没有专用登山道,还是压根儿咱就没去找,选了个山坡,大家便奋力向山顶进发,愣是趟出了路,顺利登顶……

  一晃,过去的雁北师专并入了现在的大同大学,已今非昔比。校区扩展至少3倍,还有了研究生院。新生的数量也是成倍增加,每年报到时,人来车往,多数家长会全程护送入校。而今天的大同大学,出行可是太方便了,几分钟一趟的38路公交,招手即停的的士,共享单车随处可见,真让人羡慕呀。最让人欣喜的是,毗邻同大的文瀛湖,旧貌换新颜,过去的大片河滩变成游人如织的休闲广场、生态公园、城市绿地。

  如今,每上一次大同,对比从前在城里上学的日子,再确认一下眼前看到的景象,常有恍惚之感,原来似这等翻天覆地的变化竟是从未停止并且仍在继续。郭宏旺

  媒体链接:http://epaper.dtnews.cn/dtwb/html/2021-05/09/content_58_116857.htm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