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学:千年石窟开宗立派成显学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1-05-12 10:58:14 阅读量:

  

来自佛教考古、文物保护、敦煌学、佛教艺术等不同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近日

在云冈研究院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专家的陪同下考察第38-40窟。付洁摄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这是云冈历史上值得铭记的珍贵一刻。

  1500多年前,当一个个洞窟在叮咚声中凿成,当一尊尊佛像在工匠手下成型,洞窟里流光溢彩的颜色和曼妙动人的姿容,因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而交融,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云冈文化。

  以北魏孝文帝为代表的拓跋皇室厉行彻底的汉化改革,将北魏建成了民族基础广泛、经济文化繁荣的王朝。云冈石窟就是在北魏政权主导下,由各民族工匠共同开凿完成的石窟群。之后辽、金、元、清等政权,均延续了北魏的汉化道路,民族融合不断加深,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云冈石窟时,高屋建瓴地为云冈石窟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也为云冈学的创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文物局,山西省委、省政府,大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云冈学的创建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云冈学创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稳步推进云冈学的构建和云冈学的研究。目前,山西大学、大同大学已专门设立云冈学研究院、云冈学学院,并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等机构进一步合作,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已搭建起来。

  下一步,山西大学、大同大学将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组织高水平学术交流,推动相关学科建设,打造国内顶尖、国际领先的云冈学学术高地,推动云冈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同时以“双导师”的培养模式定向培养一批云冈学研究人才,为云冈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2月19日,云冈研究院成立。作为山西省政府直属厅级事业单位,云冈研究院承担着云冈石窟保护、监测、研究、展示,统筹云冈学建设发展和区域性石窟保护的职责。一个崭新的学科——云冈学被高规格正式推出。

  对于今后的研究思路,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表示,要积极构建以云冈石窟为依托,云冈峪沿线35处文化遗存为延伸的云冈历史文化艺术长廊,实现云冈文化与长城文化、丝路文化、万里茶路文化的有效衔接,深入挖掘云冈石窟及其关联的历史遗存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努力揭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实现云冈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把云冈石窟建设成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典范、国际云冈学的高地、国际有影响力的云冈文化展示与交流平台,让云冈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近云冈。

  目前,云冈石窟研究已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的重点已从探究云冈石窟在佛教史、艺术史上的重要性,发展到了深入挖掘造像艺术和造像背后蕴含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等深层次问题,研究成果不断问世。

  “我们将从佛教考古、民族交融与中外文化交流、平城考古、文化遗产保护四个方向研究云冈。”云冈研究院院长、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院长杭侃教授认为,云冈学建设的核心内容应该包含云冈石窟的研究和保护、北魏平城时代考古资料的研究和保护、云冈模式的广泛影响三个层级。民族交融是云冈学研究的重要基石,他们将依托历史背景和历史遗存,采用传统的历史文献学方法,结合考古学、民族学、体质人类学、分子生物学等其他学科,探讨民族融合与多民族国家形成等问题。

  云冈学建设座谈会召开,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为云冈学发展把脉;“数字云冈”座谈会举办,全国多所高校和高科技公司的专家学者齐聚云冈,共同谋划“数字云冈”的美好未来;全国石窟寺科技保护及艺术价值培训班开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共同学习、交流石窟寺科技保护及艺术价值相关知识……自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以来,云冈学的学术研究、交流合作、交融交汇的脚步从未停歇。本报记者田雁

  媒体链接:http://epaper.dtnews.cn/dtwb/html/2021-05/12/content_52_117117.htm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