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我校与华喜汇通(天津)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数字乡村电子商务产业学院”签约仪式在行知楼14层会议室举行。这是我校推进“兴文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校在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协同育人方面迈出坚实步伐。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姚丽英出席仪式并致辞。华喜汇通(天津)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鹏出席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寇福明主持仪式。
姚丽英致辞,她首先代表学校向华喜汇通(天津)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感谢。她指出,共建“数字乡村电子商务产业学院”是我校顺应时代潮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优化课程资源,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又一次大胆探索,是打通人才培养与现代产业需求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姚丽英强调,华喜汇通(天津)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北方领先的立足于农村市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是大同市推进强化项目驱动的“主引擎”,双方通过合作共建“数字乡村电子商务产业学院”,将政府、企业、高校多方资源优化整合,必将促进多方发展同向同行,实现互惠共赢。围绕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她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全面提升合作水平。要基于合作协议,着眼发展大局,按照平等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合作内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完善合作机制,依据教育部、工信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推动产业学院建设向更高标准、更高规格迈进。二是全面拓展合作空间。要结合双方优势特色,以服务岗位需求和提高职业能力为导向,致力于协同培养符合产业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探索校企人员双向聘用新模式,共建具有生产实践、教学科研功能的实习实训中心和培训基地,构建校企合作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资源,实现培养环节全过程协同,实现产业链、教育链和人才链的有机衔接。三是全面增强合作实效。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并举的方针,积极探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促进校企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做到资源共享、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为推动产业学院建设趟出一条新路,为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做出贡献。
李鹏表示,大同大学作为山西省首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近年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双方共建“数字乡村电子商务产业学院”,是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是促进山西省与大同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推动校企联合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的迫切需求,对于发挥学校人才与企业技术优势、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助力大同数字乡村和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数字乡村电子商务产业学院”在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现代化商业体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必将大有可为。
姚丽英、李鹏代表双方进行“云签约”。
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及华喜汇通(天津)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相关领导共同见证了签约仪式。(文/赵鑫 图/余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