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神经病学与免疫学系列报道之三
9月21日在日本京都市召开的为期6天的第二十三届世界神经病学大会(XXIII World Congress of Neurology, WCN2017)落下帷幕。我校马存根教授、尉杰忠副教授作为论文作者应大会主席邀请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并在会议上报告了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世界神经病学大会是由世界神经病学联合会举办的神经病学领域的最高级别的国际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是神经病学领域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专业国际学术会议。今年在日本京都市召开的是第二十三届世界神经病学大会,由世界神经病学联合会、日本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学会联合举办,Kenes国际会展公司承办。来自118个国家和地区的865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有许多是国际上顶尖的神经病学专家,包括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讨论了神经病学基础和临床的最新研究进展。我国共有364位代表出席,其中内地122位代表。会议内容广泛,涉及到神经病学的所有领域,其中以脑血管病、癫痫、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遗传病等为主要内容,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成为会议交流的热点。另外,脑机接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灾难医学等研讨内容也吸引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参会者。会议形式多样,包括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墙报交流、专题讲座、培训课程等,本届会议新推出电子壁报交流(E-POST)。还有新研发的器械、神经病学学术期刊杂志、近期准备举办的不同国家、地区神经病学领域的学术会议信息、新书展览等。同时,神经病学领域内的各专业分委员会的会议和地区神经病学委员会的卫星会议也成为盛会的一大亮点。
我校神经病学与免疫学学科和山西中医药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共有8篇学术论文入选大会交流,其中3篇论文入选在分会场口头报告,5篇论文壁报交流,这些参会论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重点项目等支持。马存根教授、尉杰忠副教授等分别在Autoimmune disorders、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 and movement disorders、Neurogenetics专场做了报告。分别以Rho激酶抑制剂Fasudil早期干预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药干预多发性硬化和神经管畸形疾病模型,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形态学观察、行为学评估等先进的手段,观察了国际通用的临床疗效评价、免疫学和神经生物化学等指标。证实了这些干预手段的良好治疗效果,进一步阐明了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干预治疗机制,促进了这些疾病的基础研究,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另外五篇壁报交流论文亦聚焦多发性硬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会议口头报告和壁报交流期间,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互动交流,代表们对这些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时也中肯地提出了下一步研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期间,通过聆听大会报告,参加分会场专题交流,观看大量的壁报论文,与各国参会代表的面对面讨论,开阔了我校参会人员的学术视野,同时也为国际神经病学同行展示了我校神经病学与免疫学学科和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的科研工作,赢得了好评。
近年来,我校神经病学与免疫学学科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除引进我校首位山西省“百人计划学者”外,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做学术报告,近五年来,先后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讲学8人次,组织召开了“神经病学科研讨会”等学术会议。连续派出团队人员参加世界神经病学大会、国际神经免疫学会议、欧洲神经病学大会和亚太神经病学大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上交流学术论文近二十篇。参加全国神经病学年会、全国神经免疫学大会、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中国生殖免疫学年会、全国认知功能障碍年会等,交流学术论文10余篇。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学术交流,使学科团队提高了学术交流的意识,对学科的创新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合作交流也极大地提升了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神经病学与免疫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