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明:五十载潜心杏林 古稀年倾力传承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2-06-23 10:41:14 阅读量:

  本报记者高燕

  陈宝明正在给患者看病

  提起老中医,很多人都会贴上这样的标签:和蔼可亲、低调谦逊、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大同鼓楼东街广盛原中医药文化博览苑就有这样一位名老中医,他就是陈宝明,出生于1949年10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50多年。

  日前,记者走进广盛原中医药文化博览苑,一座古朴典雅的四合院里设有多个名老中医工作室,陈宝明老先生的传承工作室就在其中。见到陈老时,他正在给患者看病,把脉时,表情严肃,神情专注;和病人及家属交谈时,虽然戴着口罩但依然能感觉出他脸上荡起的谦和微笑。为了不影响陈老看病,记者在院里的休息处等候。

  “陈老师每周出诊三次,每次出诊差不多都是从早上8点到中午1点多,其间不休息……”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退休后陈老往返于家、工作室,忙着看病,忙着带年轻医生,忙着整理临床资料,忙着传播中医文化……别看陈老年已古稀,但思维活跃,对中医学有深刻见地,善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病,加之言谈谦和,拥有很好的口碑。

  在等陈老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尽管看病的人很多,但陈老对每位患者起码有15分钟以上的诊治时间。“陈教授看病很认真,也有耐心,我是朋友介绍过来的,吃了几服药很管用。这不,小外孙最近不好好吃饭,我带他一起来了。”市民张女士说。

  当天中午1时多,陈老送走最后一名患者,邀请记者进了诊室。“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咱们聊会儿,让我的学生们去吃饭,他们已经跟我忙了一上午了……”陈老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看病不是简单开个药,绝不能应付两三分钟就打发了,望、闻、问、切、医嘱等样样要耐心、细心。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陈老初中毕业后就跟堂兄学起了中医,并当上了赤脚医生,背上药箱子走村串户,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成了乡亲们眼中的好大夫,也因此被怀仁县选为全县赤脚医生的典型,1971年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陈老被选派到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上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服务乡亲。1985年,他又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读研深造,当时他是同朔地区第一个中医学研究生。后来工作也调到了大同医专(今大同大学)。

  作为老师,陈老除了授课,还累计发表学术论文七十多篇,编译、出版专著十几部,有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编的《腹证奇览》一书,填补了国内中医诊断学的空白;还参加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医学》的编写。

  退休后陈老坚持坐诊,牵挂着中医人才培养,每年带四五名学生。陈老告诉记者,“中医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传承性,历代名家多是师徒相传或家学传承,但现代的学校教育难以做到这点。我国开展的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2年5月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继承人名单,我市仅有陈宝明一位老中医上榜。当记者问起陈老为什么要把传承工作室建到广盛原中医药文化博览苑时,陈老笑着告诉记者,“来这里建传承工作室是我自己找上门的,这里不仅有浓厚的中医药文化,而且还给我们这些老中医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因为广盛原中医药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大同中药厂,从这里可以看到大同中医药文化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们为弘扬传统经方、守护道地药材的不懈努力。”

  从陈老的话语中,记者听出他没有停下来的打算,“平时我在这里坐诊看病,回家还要收集整理医案,今年将出两本书。最近想着要办几场讲座,我还和学生们说好了,让他们帮我录一些音像资料,把自己的所学和医学经验留下来了,供大家参考。”

  从医50多年来,陈老从赤脚医生到教授,到名老中医,再到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变的是称谓,不变的是医者的初心。陈老也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兑现着自己的承诺,守护着群众的健康。

  媒体链接:http://epaper.dtnews.cn/dtrb/html/2022-06/23/content_7_161667.htm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