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要求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作为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高校思政课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大学生中开展“四史”教育,对于更好地实现“四史”教育目标和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意义重大。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高校思政课要把党的百年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新中国史,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振兴发展和人民幸福的任务而艰辛探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高校思政课要把新中国史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近代以来百年斗争史联系起来,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国家各项制度从无到有、日趋完善,从一穷二白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厚植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改革开放史,是1978年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理论与实践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使得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高校思政课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全面了解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真正认识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社会主义经历从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和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历史进程。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学习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在实践探索中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多样性和必然性。高校思政课要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深化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要根据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重难点,从“四史”中挖掘故事。无论是党史、新中国史,还是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蕴藏着很多深刻内涵、崇高精神的生动案例。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
要从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大学生层层剖析问题、得出结论。高校思政课的理论魅力在于引导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让大学生从历史事实的分析中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以增强理论讲授的吸引力和学理性,彰显理论、规律本身的魅力。切实做到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要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让大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人的情感是在认知基础上产生的,同时人的情感形成后又会对认知产生强大的激发作用。高校思政课不仅是传授知识真理、逻辑理论,更重要的是情感共鸣、价值引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通过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中的情感力量感化大学生的心灵、引起内心的触动、激发情感的共鸣,增进情感认同,达到以情化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的。
要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影响大学生。“四史”蕴含了伟大的革命精神,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性升华。高校思政课要通过阐发道理、启发思考,使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性认知转化为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而实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并引导大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能力。
高校思政课不仅讲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唯物历史观、锻炼历史思维和能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要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树立正确党史观,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作者:山西大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杜海燕;本文系2021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JGSZ026)
媒体链接:http://epaper.sxrb.com/shtml/sxrb/20220412/7514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