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重彩画工作室导师刘学云女士来美术学院进行艺术交流,以现场交流的方式作题为“中国画创作过程解析”的学术讲座。该讲座是我校“大同讲堂”第二十六场学术讲座,由美术学院和人文社科部共同主办。讲座由美术系主任裴月强主持,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
讲座列举了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重彩画工作室众多的国展作品,刘学云老师以实际作品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作品创作的整体过程,引导大家对于中国画的艺术创作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刘老师列举众多中国画创作作品,从资料收集、小构图、黑白灰稿设计、色彩稿设计、中稿、大稿到最后作品完成背后的细节处理和规律性问题,让大家充分理解中国画创作是有规律可循,但却没有统一模式可依。艺术创作并没有标准答案。对于艺术家个体来说,如何解决问题,需要画家根据自身的积累、经验及感受去寻找。刘老师提及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学会放弃固有色,抛开三度空间意识,用平面的眼光看待对象,用设计和结构观念去发现和获得更多画面表现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将具象转换为抽象,更好地在作品中融入意象表达,更好地展现画面中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最后,裴月强主任对讲座内容作总结发言,他认为刘老师在多年创作和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指导创作的规律以及收放自如、应用灵活的课程体系。其重彩画创作,取得了极为丰硕的艺术成果。本次讲座对中国画创作的详细解读与分享,使美术学院师生受益匪浅。讲座人独特的教学方法为我院教师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她系统的绘画技法经验为我院正在进行中国画写生和创作的学生点明了方向。本次讲座反响热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美术学院、人文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