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上午,山西大同大学“产教研融合”研究生培养论坛在本真楼开幕。来自全国一流应用型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专家、各行业企业高级专家、行业导师与校内导师们齐聚一堂,共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共同探索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这是山西大同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关于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和质量的务实行动,是学校贯彻国家高等教育改革重大部署、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一次主动探索,是学校着力推动各方互联互通、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共同谱写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一项有力举措,也是学校落实山西省高等教育发展重要安排、服务大同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方略的一次生动实践。
来自国家统计局人事司、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大同市发展改革委、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20位专家应邀出席。近300名研究生导师,各培养学院(单位)党委书记、院长、主任、研究生秘书,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干部全程参加论坛学习。来自中央、省、市的媒体朋友应邀参加论坛。
山西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处长李坤,昆明学院副校长、教授马银海,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张焯应邀出席并致辞。山西大同大学党委书记赵水民出席并致辞。党委副书记、校长姚丽英主持论坛开幕式。山西大同大学班子成员出席论坛。
赵水民在致辞中代表山西大同大学,对各位专家、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山西省教育厅、大同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就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重要论述,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行动指南。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加大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培养研究生力度,加快培养服务国家需求、面向科技发展前沿的高层次人才,是山西大同大学在研究生教育征程初始阶段就秉持的初心和使命。开启研究生教育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应用性培养方向,对接山西省、大同市及周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战略与产业布局,不断拓展深化校地、校行、校企、校校合作,先后与相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单位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62个,聘任行业导师212名,持续推进研究生培养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在研究生产教研融合培养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本次举办“产教研融合”研究生培养论坛,旨在进一步对标对表,学习先进经验、探讨科学模式、搭建培养平台、提高导师水平,探索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相信本次论坛的举办,必将对学校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切实贯彻省教育厅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部署,深度融入大同市“双城”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产教研融合研究生培养体系起到重要作用、注入强劲动能。
李坤在致辞中说,大同大学作为山西省首批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起步之初就开始了探索和实践,确立并始终坚持突出地方性、应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始终瞄准、聚焦山西省,特别是大同市及周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战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努力探索产教研协同培养模式,在研究生产教研融合培养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次举办“产教研融合”研究生培养论坛,邀请全国相关领域高水平专家来校交流指导,也充分体现了山西大同大学对国家研究生教育大政方针和发展趋势的清醒认识和坚定行动。他希望学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大同市的鼎力支持下,在省内外同行的帮助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坚持内涵式发展,继续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沿着产教研融合、政校企一体的正确路径,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为大同市、山西省的高质量发展和战略性跨越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山西大同大学研究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学校领导及各学位点负责人、各培养基地代表共同为40个“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并为43位新遴选的行业导师颁发聘书。
论坛为期2天。期间,来自高校、政府、行业、企业等不同领域的领导、研究生教育专家、行业专家们紧紧围绕“校政企联动、产教研融合”论坛主题,分别聚焦地方发展战略与行业发展、研究生产教研融合培养的创新实践、研究生导师自身建设与研究生指导工作实务三大方面,通过6场特邀报告和12场专题报告,精彩分享研究生产教研融合培养创新实践的宝贵经验,深刻分析地方发展战略与行业发展形势,深入交流做好研究生指导工作的真知灼见,为与会者奉上了一场研究生培养的理论与实务盛宴。
论坛同时举办了山西大同大学研究生创新成果展。
媒体来源:学习强国 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