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大学召开创新创业教育座谈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16 18:07:36 阅读量:

  10月13日,山西大同大学在行知楼14层会议室召开创新创业教育座谈会。该校党委书记赵水民与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校友代表座谈交流,倾听心声、广纳良策、共谋发展。该校党委副书记寇福明主持座谈会。

  会场内,与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该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我想从为什么做、怎么做、怎样结合学校实际去做三个方面谈我们该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抓实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更好地去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要在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上下功夫,以优秀的团队建设带动学生在创新创业竞赛上取得突破。”……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副院长、AI+同大创客中心负责人乔栋,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贺腾飞教授,商学院史建雄副教授、杨爱平副教授、王清博士先后发言,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实践经历,畅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理解,提出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

  “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让我明白将知识运用到产品上并非易事,要勇于尝试、敢为人先。”“我本科毕业于太原工业学院,学校有专门的部门对创新创业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希望同大也能在这方面有所改革。”“在AI+同大创客中心的两年多时间里让我收获良多,希望学校能够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给予更加精准的创新创业指导。”……研究生代表赵政宏、魏荣新、李伟,本科生代表白佳乐、赵治灏纷纷踊跃发言,分享参与创新创业的心路历程,表达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真诚期许。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015届优秀校友、大同沃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明轩在发言中表示,希望该校在灵活安排课程与实习、邀请创新创业专家来校讲学、举办校级创新创业大赛等方面持续发力。法学院2021届优秀校友、大同不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奋宇表示,自己从大一就已开启创业之路,深知校园这片热土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希望该校能够有效协调学生日常学习与创业,不断加强法律、业务培训,充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后,赵水民表示,此次会议是座谈交流会、头脑风暴会,更是理论务虚会,大家的发言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实践体悟,既有箴言良策又有美好期许,为该校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宝贵参考。他强调,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体现该校治校育人水平、凸显应用型大学办学特色的重要指标。该校始终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将其作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要抓手,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将《创业基础》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在本科生中全面开设,2022年该课程被认定为山西省一流课程,同年被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拓金计划”列为示范课程,近年来课程曾先后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第二届“智慧树”杯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大赛特等奖等奖项;积极教育引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并屡获佳绩,近三年来学科竞赛获各类国家级奖项200余项,特别是今年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等;持续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和平台建设,2016年“我们”大学生智能化装备创客平台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为山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平台,2018年“AI+同大创客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持续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三年来平均每年支持校级项目100余项、省级项目30余项、国家级项目10余项,以此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就进一步深化大同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赵水民提出要求。要贯彻落实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三大理念”。该校各级党委、各部门单位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和创业支持。从教育理念角度讲,要坚持“学生中心、市场导向、基于创新、重在实践”;从工作理念角度讲,要坚持“高位统筹、示范引领、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从服务理念角度讲,要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强合作、做后盾”;要构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六大体系”。要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着力加强“六大体系”建设;基于创新创业示范课程建设的普及性“播种”体系、基于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建设的精英性“苗圃”体系、基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的实训性“孵化”体系、基于创新创业规章制度建设的鼓励性“引导”体系、基于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的保障性“风控”体系、基于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建设的实战性“转化”体系,为全方位、多层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组织保障;整合校内校外创新创业“八大资源”。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力整合管理服务资源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全力整合学科专业资源打造有组织创新创业团队、全力整合平台资源开辟校内校外创新创业园区、全力整合市场资源建设校内校外联动的项目评估机制、全力整合竞赛资源建立常态参与国省市校四级竞赛机制、全力整合政府资源构建校内校外相融合的政策保障机制、全力整合社会资源建设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的融资机制、全力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建设创新与创业相得益彰的联动机制,凝聚形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努力打造富有同大特色的创新创业品牌,持续擦亮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底色,奋力推动大同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迈上新台阶。(文/赵鑫图/余致楠)

  媒体来源:(网易山西 李恒林 助编 赵晓莉)2023-10-16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