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思政课教师题材电影《我要当老师》在全国电影院线上映。5月初,学校组织师生代表观看了影片。
《我要当老师》是由教育部指导的中国电影史上首部思政课教师题材的轻喜剧院线电影故事片,真实反映了新时代青年选择成为思政课教师的心路历程,艺术再现了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赤诚情怀。观影过程中,师生们时而被剧中人物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打动,时而因其中蕴含的教学智慧与师德光辉深受启发,引起了现场观众强烈共鸣。观影结束后,师生们畅谈观影感受和体会,反响热烈,大家纷纷表示该影片让人深受触动、倍感振奋。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思政课教师张莉: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能够观看一部以思政课教师为题材的电影,内心十分感慨。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教育使命,这个任务重要且光荣。如何把思政课讲好,讲得学生爱听,不仅有抬头率,而且有点头率。如何在讲思政课的过程中,对学生不仅是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更重要的是价值引导。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一直努力着,努力把课讲好,把书教好,把学生培养好。
新闻与传媒学院专职辅导员杨玲: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看完影片之后感触颇丰。影片最触动我的是“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这简单又深厚的八个字。青年教师孙恒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恩师高怀德的谆谆教诲,正是高老师的教导,才让少年调皮捣蛋的孙恒找到了真正的人生航向——成为一名好教师。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给自己留下了什么,而在于给别人带去了什么。高老师把一生奉献给了三尺讲台,这种精神在孙恒身上得到了延续。“我要当老师”对于一名专职辅导员来说,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会更真诚热爱学生,用心奉献教育,立志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经师”“人师”。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董茜茜:教师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片《我要当老师》中的主人公在面对学生时,不仅耐心细致地讲解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这种对学生的关爱和负责,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付出和坚守。同时,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担当和奉献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影片主人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为了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担当和奉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思政专业学生李婉莹:在看完电影《我要当老师》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让我对教育事业和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感悟。影片通过讲述一位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故事,这位老师从初出茅庐到逐渐在教育事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再到成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其间的磨砺和成长令人动容。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成长史,更是教育事业中无数默默付出的教师的缩影。影片中,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的灵魂。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一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更是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情感,去影响和感染每个学生。同时,影片也让我看到了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在当今社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要勇于担当,积极面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珍惜与学生相处的每一个时刻,用心去教育和引导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这个职业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文学院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学生梁学清:看完《我要当老师》,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魅力和价值所在。电影从一个思政教师遇到的教育困境为切入点,讲述了这位老师的成长历程。主人公的老师以其高尚的品格、暖心的行动赢得学生的爱戴,主人公自身也由将教师行当视作跳板到真正理解教育意义从而潜心辅导员工作,教育在此刻完成了闭环,这也体现了教育工作者接续奋斗的情怀与奉献精神。只要老师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上,学生就会更愿意亲近老师。老师的身份是复杂的和多样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这部影片不只是让人开心的喜剧,更是能够引人深思的教育电影。这部影片能让观众深刻体会到教育工作的崇高和伟大,是一部值得多次观看的影片,给人教育意义匪浅。(文字:余致楠 责编: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