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深圳市产教融合促进会主办的“关于复杂装备数字孪生与大模型工程实践技术研讨会暨深圳市产教融合促进会2024理事会”举办。各专家学者齐聚山西大同,共同探讨分享数字孪生技术和大模型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实践,为工业繁荣发展注入新活力。
智能制造已被确定为未来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数字孪生作为其关键技术高度整合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使企业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测试并优化实体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目前,数字孪生技术已经应用于航天航空、智慧医疗、能源环境等多个领域。
“技术+场景”推动传统工业智能化转型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重要内容之一,而传统产业如何借助新质生产力要素提质增效,也是目前的一个关键问题。
数字孪生技术和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工业领域复杂装备的设计、制造及运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这对传统工业来说一场新的变革。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在数字世界中建立与物理实体的形状、性能、状态完全一致的实时仿真模型,通过实时感知物理实体的状况和环境,在数字世界中仿真、推演和预测分析物理世界的状态和演变。该技术应用于传统工业可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赋于企业新的竞争优势。例如,纺织车间依托数字孪生实现了物流仓储装备的虚拟可视、反向可控以及调度作业可优化、装备故障可诊断、运行维护可预测等功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陶飞教授以“复杂装备数字孪生与数字工程思考与实践”为主题做演讲,他表示,数字孪生是数字工程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同时也是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重要使能,期待未来数字孪生、数字工程赋能更多企业和产品助力装备走向数字化、智能化。
“理论+实践”加快专业领域人才培养
当前产业对于具备高级数字孪生与大模型应用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远远超过供给,这对如何培养适应未来工业需求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于一个复杂的工程技术系统来说,脱离具体工程实践很难完成人才的系统培养。深圳市产教融合促进会高君秘书长介绍称,由深圳市产教融合促进会组织编写的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教材《数字孪生在智能制造中的工程实践》即将出版,基于智能制造框架,探讨数字孪生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工程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该教材的出版将有力推动我国数字孪生高素质人才培养进程,促进数字孪生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孪生在智能制造中的工程实践》样书
上海交通大学曹其新教授在“基于数字孪生的机器人自主抓取与装配技术研究”的报告中分享了火星漫游车、康复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领域的研究探索。他表示,当前智能机器人发展迅速,很多最新的知识可能马上就变成老生常谈,因此,相关人才培养教材是必须要更新变化的。
清华大学李双寿教授以“培育新质生产力,重构工程训练教学平台”为主题做主旨演讲,从教学角度出发谈创新性人才培养。他认为,要结合新的产业发展、新的人才需求重塑教育体系,转变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满足多样化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求。
“向新而行”共绘数字孪生美好未来
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孪生有力推动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并在不断延伸应用空间,创造新的市场价值。但目前来说数字孪生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仍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质疑。
陶飞教授表示,目前,数字孪生理论创新研究缺乏平台支撑,在工业领域落地应用缺乏通用开发软件平台,国家数智化战略发展缺乏系统工业软件。可见,数字孪生工业软件平台的搭建迫在眉睫,是解决学术创新难题、工业转型痛点、国家发展困境的关键环节。
李双寿教授表示,数字孪生的发展并不是个体独立的,还需要材料、能源等多个领域的支撑,应用于常规制造业还有一定距离,但数字孪生技术已是“未来已来”的趋势,将会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裴小雨)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4-06-17 责编:余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