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探索第三学期课程实训新模式
来源:商学院 发布时间:2024-09-03 08:51:40 阅读量:

       82630日,商学院《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实训特别设计非遗进课堂,文化共传承”的实训内容,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是学校《2024年市校深度融合发展有关工作项目清单》落地见效的具体实施,是探索“大同非遗文化融入高校课堂”,宣传弘扬大同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一个国家民族珍贵的精神遗产。大学生是非遗文化传播的重要参与者,利用自身技术、地域、学术等优势,对丰富非遗品牌文化内涵、优化非遗宣传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商学院第三学期《国际商务理论与实务》课程实训设计了非遗传承人进课堂、非遗市集活动、非遗行业市场调查三大模块,让大学生看见非遗、品味非遗、聆听非遗、触摸非遗。

  走出书本,企业家进课堂。8月29日上午,商学院诚邀全国三八红旗手、大同市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大同市唐情结飞天创意公司主理人杨雪飞女士进入课堂。课堂上,企业家用自身生动的案例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业的心路历程。学生们不仅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相关政策、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还深刻领悟到企业家创业的商业模式精髓:文化打造市场使企业长青;突发事件是企业崛起发展的市场机会。

  走下课堂,走入市集。课后杨雪飞女士和商学院指导老师一起带领学生,深入“薪火相传 同享非遗”主题市集中,与30位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深入认识非遗,探讨非遗商业模式优化路径。

  走出市集,深度思考。学生以小组形式,选定一类大同市非遗项目进行深度市场调研,探寻工作坊,亲访传承人,与来同游客沟通,从多维度探索非遗文化进一步传承与发扬的新商业模式,最终小组同学认真完成非遗产品市场推广的视频设计和行业调查报告。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实训,以大同市非遗文化产品的国际交流为背景,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创新模式,让地方企业家与学生进行知识互动、产学研互动;非遗文化产品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这是商学院探索“课程大思政”育人模式的有效突破。(来源:商学院  责编:安嘉平)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