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心用情 讲好大同故事 时序隆冬,又至岁末,我市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要求,更加明确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努力方向。采访中,众多文艺家纷纷表示,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坚持守正创新,弘扬中国精神,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 “大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现实主义题材,大同作家要用心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大同故事,让长城文化、边塞文化、古都文化等独特的大同元素在文学作品中绽放出新的夺目光彩。”市作协主席侯建臣表示。 近年来,我市作家队伍不断壮大,连续有10位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00多位作家加入山西省作家协会。中青年作家创作势头迅猛,两人被选拔进入鲁迅文学院参加学习,多人成为山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多位作家获得赵树理文学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大白鲸文学奖、谢璞儿童文学奖等国家、省级奖项。大同作家的作品频频登上《诗刊》《作品》《广州文艺》《山西文学》《黄河》《延河》《西部》《安徽文学》等国内大刊,且有优秀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海外文摘》等国内有分量的选刊和年选集选载。 同时,市作家协会经常性地组织作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先后在云冈区杨家窑村、灵丘县落水河乡、北洋河小学、晋能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创作基地,并以聆海沙龙为载体,长期组织名家讲座、创作交流、新书发布、作品研讨等活动,激发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提升全市作家的艺术修养和文学水平。 “大同是以平城魏碑为代表的书法之城,平城魏碑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智慧,其蕴含的中华美学风范跨越了时空,超越了地域,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当代文化价值,在传承中国文化、讲好大同故事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采访中,市书协主席杜鹃表示。 近年来,我市广大书法家通过激活平城魏碑优良文化基因,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转化为当代精神资源,为推动大同进一步实现文化自强作出贡献。大同书协长年举办公益讲座,先后有3000多名书法爱好者聆听讲座,65人加入省书协,5人加入中书协,培育了一支德艺双馨、艺文兼备、技道并修的书法专业队伍;加强书法普及,重视书法教育和青少年书法人才、书法教师的培养,推动书法进校园,在全市六所学校成立了“魏碑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在培养书法师资力量的同时让更多同学了解书法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实践者和发扬者。 此外,积极推动学术与创作深度融合,加强与博物馆和艺术研究院的合作,共同做好平城魏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计划出版《魏碑大字典》《平城魏碑系列字帖》《平城时期书法艺术概述》等高质量的书法资料集和论文集。 精品力作 传播大同声音 “创新是文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文艺工作者要勇于突破传统的创作模式,在内容上从传统文化的新解读到现代社会新现象的剖析,挖掘新的题材角度。”采访中,著名曲艺家柴京云表示。 通过多年的创新探索,大同数来宝已成为中国曲坛当下最为活跃的诵说类曲种,“云海曲艺社”作为新的城市文化品牌,在全国小剧场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2024年,入选全国“百团汇演”优秀文艺团队。《婆媳之间》《工钱》《你幸福吗》《手机》等作品被中宣部等部门列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优秀作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节目”“学习强国曲艺精品”。柴京云、柴京海荣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五届群星奖曲艺大赛”金奖,第八届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奖。大同数来宝作品《工钱》获得“第七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金奖,王毅创作表演的快板《神奇的手》《中国龙》获得“第二届北京快板邀请赛”一等奖,徐雁宾、李国顺创作表演的相声《如何是好》获得“晋冀鲁豫山河杯曲艺展演”二等奖。大同曲协近几年成了中央电视台“周末喜相逢”“笑星大联盟”,天津电视台“鱼龙百戏”“相声大会”“笑礼相迎”“群英会”,上海电视台“九州百戏”,深圳电视台“老有才”等栏目的座上宾。 “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作为音乐人,要努力创作符合时代要求和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为建设音乐文化强市作出积极的贡献。”采访中,市音协主席樊宇明说。 近年来,我市音乐家创作出大量精品力作讴歌大同宣传大同,组织创作了《美丽大同》《中国古都》《大同蓝》等本土题材的音乐作品200余首,其中20余首获省部级奖,作品入选中宣部主题歌曲,登上《歌曲》等国家级刊物,成为书写大同、宣传大同的亮丽名片。同时,丰富载体服务群众,成立钢琴学会、合唱学会、童声教育学会等10个专业学会,组建“金钟合唱团”,不久前挂牌成立“城市管弦乐团”,并在平城剧院举行首场音乐会演出,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和好评。 深掘文脉 展现大同形象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些年,大同戏剧界坚持从大同文化厚土中深度挖掘创作,热忱描绘伟大时代,矢志攀登文艺高峰。”采访中,市戏剧艺术家协会主席张彩萍说。 近年来,全市戏剧工作者紧扣时代脉搏,深掘大同文化资源,聚焦文化传承、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主要题材,创作出一大批舞台艺术精品。创排了话剧《热泉》《热土》,北路梆子和耍孩儿融合剧《忘忧草》,持续打磨舞蹈诗剧《天下大同》、歌舞剧《北魏长歌》,创排了晋剧历史剧《魏碑往事》和晋剧现代戏《八九雁来》等,以时代楷模张连印事迹为题材的舞台剧《热血》,众多舞台精品剧目获得多项国内大奖。推出二人台《杏泉沟》、罗罗腔《小二姐做梦》等原创小剧目,打造《云海曲艺》《雁云往事》等一批演艺小剧目,为古都文化繁荣注入蓬勃生机。 “云冈石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云冈舞蹈是云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跳出精彩的中国舞步,坚持创新创造,跳出昂扬的时代舞步。”采访中,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李莉说。 2002年以来,创作以《云冈长袖飞天舞》为代表的云冈系列舞蹈,《云冈六臂神舞》《云冈莲珠纹舞》《云冈凤箫神舞》等久演不衰,成为宣传大同、宣传云冈的一张亮丽名片,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演出,受到文化部、外交部、文化和旅游部的表彰。我市舞蹈艺术家在近20年探索云冈舞蹈艺术积累的基础上,创建云冈舞学科,推动云冈舞实践和理论研究,取得显著成果,云冈舞“以云冈石窟雕像为创作依据、以北魏历史为创作脉络、以时代审美为创作手段”的创作体系初步形成。 创建“云冈舞学科”,丰富“云冈学”建设,将舞蹈元素从云冈石窟中的壁画里脱颖而出,形成具有独特古典风韵的舞蹈体系。山西大同大学、大同艺校等相继开设云冈舞课程,云冈舞教学和理论研究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2015年,云冈舞蹈编导李莉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2020年,“云冈舞”被确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和平、李莉被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 |
来源:大同晚报 2024-12-10 责编:余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