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法学理论与实践交融,推动法学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积极探索法学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新路径,法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宣讲系列活动。法学院全体教师以及法学专业学生参加活动。
以案释法,解锁法律实践密码。庞云霞老师以《人民的正义——正当防卫热点案件分析》为主题,系统阐释正当防卫制度中时间要件、起因要件、主观要件、对象要件及限度要件的规范内涵,通过深度解析邓玉娇故意伤害案、昆山于海明正当防卫案等典型争议案件,聚焦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梳理正当防卫认定的价值基准与裁判规则,彰显人民群众正义观对案件判决的影响和对司法公正的推动作用。庞云霞老师将正当防卫制度剖析与法治精神培育、社会正义引导深度融合,以法理阐释明晰制度内核,以价值思辨厚植法治信仰。
辨法理明责任尺度,育诚信树商事伦理。王霁老师以《公司治理中的责任承担》为主题,通过深度剖析典型案例,聚焦资本市场虚假披露、中介机构失职等实务难题,梳理司法裁判对市场秩序的维护逻辑,凸显法律对诚信原则的刚性保障,展现法治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引领作用。教学过程中,王霁老师积极探索商法学知识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路径,将公司法、证券法规范解析与思政教育目标系统化,从诚信理念塑造、职业伦理培育、社会责任强化三个维度,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通过案例对比、法理思辨、情境讨论等多元教学方法,实现商事法律规则阐释与法治信仰培育、市场风险防范意识培养在教学目标、内容设计、实践应用层面的有机统一。
天价彩礼理性回归,以案释法移风易俗。聂嫄芳老师以《移风易俗彩礼降温为爱减负——涉彩礼纠纷案件裁判规则》为主题,直面天价彩礼引发恶性刑事案件这一社会现象,以案释法深入分析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聚焦审判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培养学生处理彩礼纠纷的专业实务技能,掌握涉彩礼纠纷案件的裁判规则以及领悟裁判规则中蕴含的法治精神和价值观。此外,聂嫄芳老师还全面展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设计,强调刑民交叉融合、心理学伦理学融合、法理情融合、理论实践融合等多元融合。课前通过线上平台引导学生们产生抵制天价彩礼的心理,摸清学生们关于彩礼的认知和所持态度。课堂上,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在国家政策精神的阐释中,在各地治理高额彩礼、推进婚俗改革举措的介绍中,倡导文明节俭的婚礼习俗,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践行移风易俗,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
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宣讲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示范作用,通过教学交流实现全体教师教学素养与技能水平的共同提升,有助于学院教师更深入地认识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科教学和思政育人的有机统一,为学院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奠定良好基础。未来,法学院将继续以“案例教学+思政融合”模式,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推动法学教育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法律人。(来源:法学院 责编:安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