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勾勒北魏魂 妙手织就大同韵
来源:大同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06 11:19:44 阅读量:


本报记者 郝雨

  “第一次带着蜡染工具走进云冈石窟,岩壁上大佛的微笑仿佛在向我发出创作邀请。”6月28日,在“器语华服工作室”内,朱锦手持蜡刀,在白布上勾勒线条,云冈大佛的眉眼渐渐清晰。她指着《微笑的云冈》系列作品感慨:“为了还原这抹跨越千年的微笑,我在洞窟临摹了172天,连飞天飘带的弧度都用标尺反复测量。”这份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不仅是对艺术的敬畏,更是对家乡文化的深情告白。

  翻开《云冈伎乐天舞》演出服设计图,交领襦裙的独特弧度暗藏乾坤——鲜卑游牧文化与汉地礼仪在此完美交融。为了重现北魏服饰的神韵,朱锦曾带领团队驻扎云冈文物修复室28天。他们对着显微镜仔细研究出土绢衣残片的经纬线,只为让舞台上的每一道褶皱都能精准复刻历史原貌。“这些纹样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大同文化基因的密码。”朱锦说。

  “传统文化也要会‘讲故事’。”朱锦展示手机里的动态壁纸,云冈大佛眨着眼睛俏皮互动。她带领团队打破传统边界,将云冈蜡染开发成数字藏品。“看到孩子们指着动态画面惊叹‘原来北魏人这样生活’,我就知道这条路走对了。”她笑道。

  在大同大学非遗课堂上,朱锦还手把手教学生勾勒魏碑笔触,耐心示范北魏“锁子绣”的技法:“稳握蜡刀,才能留住传统工艺的精髓。”她计划将蜡染融入桌布、窗帘等日常用品,“希望游客漫步大同街头时,随手触摸到的都是文化的温度。”

  暮色笼罩工作室,朱锦仍在专注地创作新的蜡染挂毯。刀落布染间,云冈大佛的微笑愈发鲜活——她用匠心为笔,以热爱为墨,在大同的文化长卷上,续写着传统与现代共鸣的动人篇章。


  来源:大同日报   2025-07-06   责编:余致楠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