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文瀛湖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云龙、办事处主任马成龙一行来校座谈,与校党委书记赵水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史水鸿以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深化校地协同创新,持续抓好“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建设,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进行精准对接、深度交流。
6月30日,赵水民曾赴平城区同区委书记孟德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校区合作进行交流,就合作内容初步达成共识,李云龙代表学校驻地街道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上,赵水民代表学校对李云龙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文灜湖街道落实平城区委精神、主动服务学校的作风表示钦佩和感谢。李云龙介绍了文瀛湖街道的辖区范围、商业圈布局及社区建设现状。双方围绕党建联学共建、实习实训平台搭建、文化交流合作拓展、街道集体经济发展以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交流沟通,对教育、医疗、民生、护理等领域的精准对接深入交换了意见,明确了合作需求,探讨了切实可行的切入点与合作路径。
赵水民强调,“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产教融合是应用型大学的本质特征,也是校地合作的天然载体,是大学与城市双向赋能的重要抓手。山西大同大学作为山西省首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牢牢把握应用型、开放性、特色化的发展方向,在内涵建设与开放办学的双重引领下,坚定不移走立足地方、服务转型、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推动“学教研产城”全面合作、深度融合。一是市校共建精细化。2023年以来,学校每年与大同市合作出台市校融合发展清单,累计推出128项市校融合项目,在科技赋能产业、人才协同培养、文化服务升级、共建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地校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校县(区)合作精准化。学校坚持以“小身段”赢得“大合作”、以“小切口”撬动“大战略”、以“小改革”推动“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校级领导包联对接县(区)机制,出台校领导联系县(区)工作方案,根据各县(区)发展特色和实际需求,组建综合性服务团队,实施“一县一品”精准对接服务工程,提供定制化、专业化的服务与支持。目前,学校已与大同市经开区以及7个县(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是产教融合精品化。学校面对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适应大同市建设能源之城、算力之城、文化之城新需求,遴选出142名专家学者组建服务地方专家智库,整合跨学科综合性创新团队84个,“揭榜挂帅”和整顿提质一批科研平台(要求必须由院士或杰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专家为顾问,必须同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建立动态考核评价机制,以奖代拨予以经费支持。赵水民希望,学校与文瀛湖街道要在校市“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全面合作、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做好微对接、微合作、微融合,双向奔赴,共建共享,互利双赢。(文字:国内交流合作服务中心 摄影:安嘉平 责编: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