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5日,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思源探岗”实践团赴大同市北魏鹿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围绕对接实习岗位、专业指导实践、感悟文化内涵三大维度推进,以青春之力回报社会,以实践之机促进发展。
思源探岗、对接实习岗位。学院与北魏鹿苑从专业适配角度展开对接,结合鹿苑实际需求和学院设施农学、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特色,为学生提供了三类实践岗位。园林养护岗:针对鹿苑内的北魏园林植物,学院学生可运用植物学等专业知识,在园艺师指导下参与植物特性观察、生长环境优化,以及过密枝、病弱枝修剪等实操工作,将课堂所学的植物养护理论应用于实际;环境维护岗:围绕鹿苑的环境维护需求,学生可发挥生态学等专业优势,参与土壤肥力检测、水质状况监测等工作,同时协助清理公共区域杂物,助力鹿苑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改善。文化传播辅助岗:结合鹿苑的文旅属性,学生可利用农业文化、植物文化等相关知识储备,协助整理与北魏园林植物相关的文化资料,在学习基础导览逻辑后,为游客讲解植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探索农业生物知识与文旅传播结合的实践路径。
学以致用、提供专业指导。实践团队员利用农学与生命科学专业所学,为北魏鹿苑提供了两方面实际支持。专业实操助力植物养护:结合《植物学》《景观设计基础》中的理论知识,针对鹿苑内三角梅、龙舌兰等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完成20余株乔木、50余丛灌木的科学修剪,提升了植物养护的精准度。植物文化挖掘补充文旅内容:围绕鹿苑特色植物,挖掘其与北魏历史相关的文化关联(如植物配置体现的时代审美、生长特性反映的地域环境等),整理出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的植物文化资料,为鹿苑的文旅讲解提供了补充素材。
情景体验、感悟文化内涵。实践团在北魏鹿苑植物区开展参观活动。通过近距离观察鹿苑植物区内的各类植物,大家直观感受到鹿苑里的一草一木、园林布局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承载着北魏时期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印记。
此次“三下乡”暑期实践,农生学子以专业回报社会、以青春传递薪火,实现了社会价值和个人成长的双重目标。今后,学院将持续探索专业指导实践的新途径,在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中贡献“同大农生智慧”。(来源: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责编:安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