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瑜,中国共产党党员,历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的学术兼职有:《云冈研究》副主编、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会委员、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华东政法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研究员、山西省大同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成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古都学会会员;大同市长城学会副会长、大同长城文化旅游协会副会长等。
立足史学,开展云冈学研究
自博士毕业以来,孙瑜的科研工作以云冈学为核心,开展多项研究,成果丰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云冈至龙门沿线石窟寺碑刻的搜集、整理与研究》,省部级及横向项目15项,参与国家级冷门绝学项目1项——《山西北朝石刻文献抢救性整理与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负责北魏部分);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完成石窟寺调研报告2篇(已被云冈研究院采纳);先后获国家级科研奖励3项、省级奖励5项、校级奖励8项。
立足区域,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渊源
在中国古代,大同地区地处游牧与农耕交汇的边缘,自先秦以来即是多民族交流的重要孔道。孙瑜以博士论文《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为起点,多年潜心于大同地域研究,形成了两个重心——大同区域史研究和大同地区民族交融史研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其中,《平齐民与南北朝文化交流及民族融合》获2024年中国法律学会“第二届平城法治论坛”一等奖。出版专著2部——《大同军与雁北社会》、《大同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隋唐五代卷》。参与《大同通史·隋唐五代卷》《山西地域文化通览·大同卷》的撰写,手稿已交付,待出版。完成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1项——《墓志所见唐代代北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结项等级良好。此外,积极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先后赴华东政法大学、大同市所属县区进行宣讲。
科研促教,培育云冈学专门人才
孙瑜始终坚持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与创新。完成国家级教改项目1项《“新文科”视角下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省级教改项目4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大同地区中小石窟病害情况调查研究》《云冈石窟保护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学成果《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产教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获得2019年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孙瑜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真诚的育人情怀,多次获得校级表彰,先后被评为2017-2018年度、2015-2017年度优秀教师,2015年“最受学生欢迎教师”,2017-2018、2016-2017学年度山西大同大学优秀兼职辅导员,体现了学生们对其教学工作的认可,也反映了学校对其育人成效的肯定。(文字:赵鑫、人文社科部 责编: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