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校现代社区文化研究中心广悦·邻里巷实践基地暨云州国际艺术空间揭牌
来源:现代社区文化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5-09-23 08:42:14 阅读量:

9月16日,山西大同大学现代社区文化研究中心广悦·邻里巷实践基地暨云州国际艺术空间揭牌仪式在云州区广悦·邻里巷举行。校党委书记赵水民,党委常委、副校长石凤珍,大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赵建军,大同市云州区副区长张伟莉出席。大同市云州区相关负责同志,我校相关部门、学院负责同志参加。

石凤珍致辞介绍了现代社区文化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她指出,与广悦·邻里巷合作建设实践基地,是现代社区文化研究中心持续践行“以文化赋能社区、让艺术点亮生活”理念,探索地方高校文化艺术资源与社区居民文化需求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服务社区、文化反哺社会的生动实践。未来,中心将依托实践基地,推动高质量文化在社区开花结果,真正实现“研究服务生活,理论赋能社区”,让社区中的每个家庭都能感受艺术的魅力。

赵建军在致辞中表示,实践基地的成立是大同打造“文化强市”、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关键一步。未来以此为契机,深化“学术研究+社区实践+国际传播”协同机制,让“广悦·邻里巷的故事”通过各类传播平台走向世界。

张伟莉表示,未来云州区将把广悦·邻里巷的经验纳入全区“十五五”社区发展规划,推广“微更新+文化赋能”模式,让更多老街巷焕发新生机。大同市云州区广悦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任庆辉表示,双方将以此为起点,让艺术走进生活,充分激发社区活力。

与会领导共同为实践基地及艺术空间揭牌。

揭牌仪式后,赵水民来到实践基地进行调研,并参观云州国际艺术空间首届画展。他强调学校始终把推动市校深度融合发展,作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要抓手,2019年建设现代社区文化研究中心到此次新基地落成始终秉承和践行“校地共生、文化赋能”理念。广悦·邻里巷实践基地与艺术空间构建了“高校研究社区实践成果反哺”的闭环:基地是师生将学术理论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试验场”,通过文化讲座、政策解读等,为社区治理提供专业支撑;艺术空间则打破了“艺术高高在上”的壁垒,让文化成为连接邻里情感的纽带,这正是“艺术扎根生活、文化温暖邻里”的核心要义。希望基地持续扎根大同这片民族融合的沃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与社区文化研究有机融合,深入挖掘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与精神价值,以艺术共情促进心灵相通,在社区日常生活中厚植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感根基,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文化浸润落地生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实践样本。

学术研讨会上,参展艺术家表示,这样的空间为艺术创作提供了贴近生活的灵感源泉,让艺术真正服务于大众。

现代社区文化研究中心由我校与大同市委宣传部于2019年联合创立,致力于通过基层文化治理,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中心成立以来,坚持科研与实践并重的发展路径。在科研方面,从2019年以来,在《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科版开设“社区文化治理”专栏,发表专题论文40余篇,提炼出“社区文化建设的大同模式”;在实践方面,秉持“以文化赋能社区、让艺术点亮生活”理念,积极探索地方高校文化艺术资源与城乡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深度融合,目前已建成马家小村实践基地一处,此次和广悦·邻里巷进行合作建设实践基地,标志着研究中心在社区文化实践层面又迈出新的一步。文字:现代社区文化研究中心  摄影:安嘉平  责编:赵鑫)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