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科研工作者风采|技术先行 探秘寒武: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负责人邱浩
来源:宣传部、科学技术部 发布时间:2025-10-24 11:28:41 阅读量:

邱浩,中共党员、博士,硕士生导师,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讲师,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负责人。202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要从事寒武纪小壳化石埋藏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以及横向课题多项,已发表SCI论文8篇。邱浩以其扎实的专业基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淳朴的育人情怀,展现出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卓越风采。他从基础研究到实践应用,从理论探索到野外教学,始终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以创新推动学科发展,以实践培育专业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果。

科研攻坚:探索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小壳化石原始骨骼矿化类型

邱浩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期间,专注于寒武纪小壳化石埋藏学研究。运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CLRS)、纳米离子探针(NanoSIMS)和同步辐射X射线近边吸收结构(STXM-XANES)等先进技术,邱浩对软舌螺类、原牙形类和阿纳巴管类等小壳化石开展原位微区多尺度精细结构与组成分析。通过对化石壳体、壳体内外壁磷灰石薄层、体腔内部填充物和壳体外围基质的微区分析,他揭示了结核内与小壳化石埋藏相关的磷酸盐化期次和成因,查明了矿物替代顺序,开展了目标小壳化石类群埋藏学对比研究。这些研究为了解寒武纪早期后生动物矿化机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教研融合: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实践

作为高校教师,邱浩主讲《古生物地史学》《透明矿物鉴定》等专业课程,注重将科研前沿融入课堂教学。他坚持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理念,将科研中的最新发现和案例引入教学,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

在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他担任地质填图和普通地质实习的主讲教师,带队深入大同口泉等地区开展野外实习。通过精心设计实习路线,他将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他积极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匠心育才:结合自身求学工作经历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思路

在人才培养方面,邱浩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科竞赛。他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地质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实践能力。在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他推行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实际科研项目中成长。此外,他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一对一交流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鼓励学生继续深造。近年来,他指导的多名学生考取了重点院校的研究生。

从科研前沿的探索者,到讲台上的授业者,再到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邱浩始终秉持科研引领教学、创新培育人才的理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高校教师的初心使命。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探索地球生命奥秘的道路上继续坚定前行。文字:赵鑫、科学技术部  责编:赵鑫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