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细节回应期待,用行动践行使命。校学生会始终将“为同学做实事”作为核心准则,从需求调研到落地推进,从生活保障到权益维护,主动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心声,把服务精准送到校园的每个角落,用实干担当筑牢服务根基,让温暖渗透日常点滴。
一、思政引领,筑牢青春信仰根基
校学生会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协助学校开展系列思想政治引领活动,帮助同学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青马工程:把培养课堂建在实践里。校学生会以“精准覆盖、专业授课”为原则,建立校院班三级联动机制,进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除系统理论教学、专题研讨外,更组织学员走进大同本地红色纪念馆、社区服务一线,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融入实践场景,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在第十九期团课学习中,培养人数达到24792人,其中师范生8432人,开展课程272节,是青年培养工程中的优秀案例。

读书电台+分享会:让理论学习随时在线。校学生会组织“青马工程”读书分享会,以“阅读—分享—进步”为主线,围绕国内外经典篇目展开分析,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新时代理论成果,引发同学们对理想信念、时代责任的思考。同时创新推出“读书电台”活动,将个人感悟融入书中片段,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让理论学习突破时空限制,同学可在课余、通勤时收听,累计播出3期,覆盖超400人次。

二、权益服务,做实同学身边小事
从生活保障到权益维护,学生会主动倾听同学心声,精准对接需求,将服务落到实处,守护每一位同学的切身利益。
315维权,权益护航。学生会在3·15期间开展维权活动,聚焦校园消费痛点,推出“辨真伪,多科普”指南,梳理食堂、超市、服务类消费等权益问题。同时开设线上直播,解答疑问、收集诉求,助力学子维护消费权益,推动校园消费环境更加规范透明。

茶话连心,共促发展。学生会聚焦同学所需,主动搭建校领导与学生的“面对面沟通平台”。座谈会上,同学们围绕前期收集的意见分两大板块汇报:一方面梳理开学以来学生在生活保障、公共设施等领域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反馈同学们遇到的宿舍基础设施故障等诉求。这些意见均来自线上问卷、宿舍走访、班级反馈等多个渠道,确保覆盖学生真实需求。校领导对此给予同学们暖心且有针对性地指导,明确整改方向与时间节点,切实推动诉求落地解决。此次座谈会激发同学们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热情,反映广大学子心声,为共建更优校园凝聚合力。

跳蚤市场,绿色易站。为促进校园资源循环利用,满足同学们的二手交易需求,学生会定期组织“跳蚤市场”活动。活动现场设置统一摊位,规范交易流程,提供咨询引导服务,保障交易安全有序。同学们可将闲置书籍、文具、生活用品等进行交换或低价转让,既实现了物品再利用,也帮助大家节省开支、培养绿色消费观念,营造了勤俭节约、环保友好的校园氛围。

迎新接站,温暖启航。为做好新生入学保障工作,学生会在迎新期间组织志愿者前往大同站开展新生接站服务。志愿者们提前规划接站流程,在车站醒目位置设立接待点,热情迎接每一位新生及家长,协助搬运行李、指引乘车路线,细致解答入学疑问。车站至校园途中,志愿者贴心服务暖新生,助其感受关怀,开启大学温馨首程。

三、成长赋能,用实际行动助力青春蜕变
启窗而观,校隅相望。为缓解入学焦虑,建立校园认同面对新生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与陌生,学生会采访大一新生,鼓励他们表达出入学初体验——或是第一次踏入校门的悸动,或是与室友初见的羞涩,或是军训时滴落的汗水。活动作品发表于山西大同大学学生会抖音平台,帮助他们在分享中快速找到归属感,有效缓解入学焦虑。

技能培训,自我提升。学生会开展新闻稿撰写、摄影、视频剪辑系列培训活动。从新闻稿的结构规范,摄影的构图光影、设备操作,再到剪辑的软件运用、节奏把控,我们进行了系统且细致地讲解。培训过程中设置实操环节,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这些技能不仅助力同学们高效完成各类活动宣传、报道工作,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增添竞争力,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校学生会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立足部门职能,在思想引领、权益守护、成长赋能等领域成效显著,在2025—2026学年,累计服务同学“18万+”人次,线上覆盖超2万人,将“我为同学干实事”贯穿于工作全过程。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同行,把实事办在实处、暖在心里,让同大校园成为大家成长路上的坚实后盾与温馨港湾。(来源:校团委 责编:安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