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民族文化互鉴,11月13日,机电工程学院与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联合打造的非遗传习课程在中华文化传习工作室圆满举办。大同市非遗传承人与各民族学生齐聚一堂,以平城文化为纽带,以茶道艺术为载体,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非遗魅力,在深度互动中强化民族认同。

课堂上,非遗传承老师以平城纹样与礼仪为核心,深挖其中的三交文化基因。北魏平城作为多民族融合要地,其纹样既保留鲜卑族豪放特质,又融入汉文化细腻底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的艺术结晶,更是非遗承载民族融合记忆的生动例证。从服饰到建筑装饰,每一处细节都是“胡汉一家”“多元一体”的实物见证,彰显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质。
茶文化体验环节,老师从茉莉花茶传播史切入,溯源茶文化中各民族融合轨迹。学子们分组协作学习、品鉴。不同民族学生分享茶饮文化,相互交流习俗。
此次活动以非遗为桥,将三交文化与民族融合理念深植教学。学子们深刻认识到,非遗是各民族共同的文化根脉,是凝聚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从平城纹样的多元融合到茶文化的跨界传承,每一项非遗都承载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密码,每一次文化体验都在夯实民族交往基础、深化交流内涵、凝聚交融共识。学院将持续以三交理念为引领,丰富非遗传习课程,让各民族学子在传承非遗中增进认同,在交流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多元文化在互鉴中绽放光彩。(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责编:安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