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徐利明教授应邀在善美楼六层报告厅作了题为《书法创作心路》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美术学院院长杨州主持。山西大同大学副校长张策等领导、美术学院师生、以及大同市书法同道300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内容深入浅出,语言生动幽默,徐教授的个人魅力深深地折服了在场的每位听众。 首先,徐利明教授从全国书展作品的评审开讲,对当下参展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徐教授提出书法创作应该遵循两个阶段,即“模拟性创作”和“开拓性创作”。徐教授结合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指出应该以帖为范,先进行模拟性创作,在熟练掌握书写规律后方可表现自我,进入到“帖中有我,化合百家”的开拓性创作阶段,强调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 其次,徐教授以“匆匆,不暇草书”与“匆匆不暇,草书”为切入点,深入剖析草书创作类型,以此延伸到创作中应有两种类型:着意型创作与随意型创作。如何在创作中能够做到书写自如但又不失法度,徐教授进一步提出“法度”和“情性”的辩证关系,在创作中情性为法度所囿,同时法度为情性所引领,而经典的作品皆为二者完美的结合。
最后,徐教授讲述了“书卷气”与“金石气”在书法作品中的立足点及重要性,并且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观点:刻铸铭文笔墨化,民间书法文人化。这样,书法临写在掌握书写要领后则不会囿于刻板的模仿当中,而在书法创作中能够将金石刻铸与笔墨书写融会贯通则为书法艺术的开拓型创作。徐教授根据多年的教学理念与习书态度提出了“五体与篆刻全能、巨制与小品兼顾、学识与功力并进”的全新书观。
在报告结束时,徐教授结合历代经典碑帖和自己创作作品,与大家分享了其在创作中的一些体悟,并对同学们在学书过程中的疑问一一作了解答。徐教授为山西大同大学的学子们及社会各界学书者提供了一场视听盛宴。(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