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上午,大同市2019年工业大振兴动员大会在大同市御东行政中心召开。我校党委书记马存根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次会议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市上下继续强化工业立市、工业富市、工业强市的理念,进一步凝聚起大抓工业、狠抓工业、强抓工业、实抓工业的强大合力,坚定扛起工业大振兴的大旗,主动担当作为,奋力攻坚克难,不断汇聚工业振兴的磅礴力量,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70华诞。
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宏文出席会议并讲话,大同市委副书记刘振国主持。
张吉福在讲话中指出,工业振兴是系统、全面的工程,要按照“一个先行区、两个尖兵”的既定目标任务,围绕构建“1+4+4+1”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支柱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制药、通用航空、信息技术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现代纺织四大潜力产业,提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打造“清洁能源供应基地、通用航空全产业链示范基地、生物医药代工基地、工业振兴科技创新基地”四大国家级或省级基地,推动工业结构性反转,努力实现大同工业经济的“二次腾飞”。要以比较优势和未来方向布局现代化工业体系,依靠本土企业“扩产、增业、引企、提质”,加快形成分工合理、上下衔接、左右配套、有效耦合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要紧紧抓住开发区这个“主战场”,围绕打造特色产业体系和高规格载体平台,加快园区晋位升格和提档升级。要壮大一批优势龙头企业,承接引进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广的骨干企业,选择一批市场潜力大、体制机制新、具有良好潜力的企业,释放辐射带动效应。要以重大牵引性项目支撑工业经济硬脊梁,通过设立奖励政策、建立“绿色通道”、实行领导包联制等抓好项目建设,通过实行“挂图作战、跑表计时、到点验收”工作法,形成项目建设全周期的服务保障体系,确保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要以科技创新强引擎,依托全科盟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深入实施“双人计划”,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完善激励创新机制,增强核心竞争力。
武宏文在讲话中要求,2019年,要按照“好字当头、能快则快”的原则,全力实施工业大振兴工程,在煤炭“减、优、绿”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上有大的推进,在先进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上有大的作为,在能源革命综合试点上有大的突破,在国企国资、开发区等改革上有大的进展,为此要紧紧盯住六大重点:一是高科技高端制造业特别是人工智能产业,以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山西柴油机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引领,做大做强大同制造、大同创造。二是在煤炭“减、优、绿”上做文章,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先进产能占比,大力推进燃料煤向原料煤转变,实现绿色发展。三是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尖兵”重大突破工程,为打造全国清洁能源城市作出示范,真正实现能源革命造福人类。四是以前沿性、颠覆性、革命性的技术引领我市工业经济“脱胎换骨”,快速推动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五是抓住大市场,进一步拓展产品、延长产业链,形成集群化生产规模。六是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武宏文强调,要不折不扣落实“大转型、大开放、大创新、大改革、大提标、大市场”六大工作要求,不断强化“四大对接”工作举措,精准开展“五送”服务,积极当好服务企业发展的“店小二”,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业发展上,再铸大同新辉煌。
马存根在讲话中表明了大同大学主动服务转型、全力支持振兴的决心和信心,并着重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同大要进一步坚定政治自觉,始终以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为己任,切实增强地方高校支持工业大振兴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大同大学一定会站在讲政治、谋大局、促发展的高度,坚持以“136”发展战略和“六大工作要求”“四大对接举措”“五送营商理念”统领服务地方工作全局,始终在“工业强则大同强、大同强同大才会强”上保持清醒认识,始终在“工业立市、工业富市、工业强市”上保持清醒认识,始终在“工业大振兴、同大责无旁贷”上保持清醒认识,始终与市委市政府思想同心、目标同向,步调同频、行动同力,着力打造“政产学研命运共同体”。二是同大要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始终抓好产教研学平台建设,切实提升服务工业大振兴的素质和能力。要对接好工业大振兴科技需求,依托“1331工程”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培育壮大,不断延伸和完善价值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特别是要本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好近年来新引进的176名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的领头雁作用,积极用好高福院士、尹伟伦院士工作站等10多个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高平台使用率、投资产出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在石墨烯、新能源、生物医药、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形成一批突破性研究成果,并加快技术成果转化,迅速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三是同大要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全力抓好地方高校服务经济发展工作,共同推动大同工业实现大振兴、再攀新高峰。要紧紧围绕“推动经济发展”这个核心,立足“培养人才、输出人才、造就人才”这个目标,瞄准“服务社会、造福大同”这个导向,进一步强化大同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牢固确立“以服务求知识、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积极投身大同工业大振兴的主战场中,融入大同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创立先进办学理念,借鉴成功管理模式,打造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校,为大同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郝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