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深入我校调研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8-21 17:28:35 阅读量:



  8月20日上午,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赴大同大学进行了调研。他在调研中强调,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大同大学的发展建设;希望大同大学继续发挥培育人文精神、培养优秀人才、服务地方发展的“三大高地”作用,更好地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与地方建立共生关系,更好地实现共赢发展。
  调研中,在大同大学党委书记王守义、校长常乃军的陪同下,张吉福先后来到山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大同大学碳材料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脑科学研究所、免疫学研究所和省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微结构电磁功能材料实验室,看望了正在辛勤工作的专家学者,详细了解了大同大学产学研结合的具体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大同大学关于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情况介绍,了解了大同大学需要市委、市政府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张吉福在听完介绍后说,大同大学是我市唯一的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是沟通山西高等教育与大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我市辐射冀陕蒙教育科技的中心枢纽。大同大学这几年发展很快,硬件建设完备,人才济济,成绩显著,注重科研,和地方合作也出了不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为大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同大学表示由衷地感谢。
  他希望,大同大学继续发挥启智化育的作用,更好地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重点是把学校建设成为培育人文精神的高地,造就一批品质优秀、人格高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符合时代需求的大学生;建设成为培养人才的高地,造就一批业务精通、专业过硬、致力于地方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建设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地,造就一批市场意识强、创新能力突出、适应地方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专家团队。
  张吉福强调,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学校建设。支持学校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包括支持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对外交流、成果应用等。希望大同大学继续发挥特色教育优势,强化工科教育、师范教育、煤炭工程和云冈文化等特色学科建设,为地方培养、输送一批批应用型专业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在学科建设上,鼓励关注大同未来发展方向,把特色化与大同未来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装备制造业、旅游业,新能源,信息技术,物流,互联网+等方面的学科建设。利用地缘优势,探索与北京有关高校进行联合办学,依托北京高校在学术、科研、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大同大学自身在特色学科、专业人才等方面的长处,提高合作办学水平,建立促进学生就业机制,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使他们成才有机会,发展有出路。
  张吉福希望,大同大学与地方建立共生关系,更好地实现共赢发展。他强调,除了市委、市政府要给大同大学发展服务,全市的各个部门也要为大同大学服好务。探索建立地方与高校资源共享机制,在开放学校资源、共享文化设施、推进科技创新孵化、培养教育人才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大同大学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围绕金融振兴、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加快重点学科建设,委托专家教授搞一些像煤化工、新能源等方面的科技攻关,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最后,他表示,地校双方应携手并肩、同心同力,为彰显古都新魅力,重塑大同新形象,作出各自的贡献。
  王守义表示,大同大学将立足现有优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挥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龙头作用,打造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学科专业格局,把准地方经济发展脉搏,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不断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区域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助力地方发展。
  常乃军表示,大同大学将瞄准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突出行业性应用学科群建设;培养特色专业,加强地方文化研究,加强煤炭、化工、医疗、电子、商务经济等领域的项目攻关,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大同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郜向华,副市长张韬参加调研。(刘培现)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