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神经病学与免疫学系列报道之二
   
    日前,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悉(广中医研[2017]38号文件),我校省重点建设学科神经病学与免疫学青年带头人、脑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山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尉杰忠副教授被广州中医药大学遴选为2017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指导教师。此次博士生导师遴选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根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与认定办法》,经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评定分委会审核、学位评定委员会评议等程序做出的决定。
    尉杰忠副教授兼任兼医学院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系医学硕士,中科院在读博士,大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大同市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神经科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会员,山西省神经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神经病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14年。研究方向为神经免疫和神经保护,重点开展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参与培养硕士研究生20名,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4项,中华医学会教研项目1项。参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与医药企业横向合作项目3项。可支配科研经费129万元,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5篇。2009年、2015年分获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各1项,2011年获大同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技能大赛二等奖。2012年获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2012年、2015 年评为大同市科技标兵。
    神经病学与免疫学学科始终坚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建设思路,认真贯彻《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1331”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意见》、《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在省教育厅学位办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凝聚合力、激发活力,逐步形成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和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富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学科团队。2015年4月,我校与山西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先后从本学科遴选了3位硕士研究生导师,2016年又增选2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在读硕士研究生5人,毕业硕士研究生2人。本学科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在学术上也取得优异成绩,由马存根教授指导的研究生田倩倩同学和尉杰忠副教授指导的研究生王晓庆同学共同获得2017年度山西中医药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一等奖,并推荐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此次广州中医药大学从本学科遴选博士生导师是我校神经病学科在学科团队建设中取得的又一大进步。
    学科是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基础,学科团队建设和学科水平是高校核心竞争力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为全面提升我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我校作为地方高校更好地服务当地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神经病学与免疫学学科将进一步认真踏实做好学科团队建设的各项工作,以拼搏进取、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团结合作的精神风貌努力开创我校学科建设的新局面。(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神经病学与免疫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