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启动大同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项目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16 11:18:43 阅读量:

各学院:
    为了促进我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社会创新力量的协同创新,提升我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并为申报山西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项目做准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 6号)和2014年11月12日李青山副厅长在省教育厅推进高校协同创新工作座谈会暨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决定启动我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项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以创新型山西和促进我校转型发展为目标,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按照教育厅“山西急需、国内领先”的要求,与地方政府、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创新,培育建设一批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重大研发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推动我校服务方式转变,推动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
    二、支持重点
    本项目重点支持面向区域发展、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面向科学前沿的四种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
    1、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以省、市政府为主导,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根本,以解决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中的重大需求为重点,通过推动省内高校与省级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部门、市县政府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开展政产学研协同研发和战略咨询服务,为加快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环境修复和民生改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决策支持,为省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撑和引领。
    2、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通过高校与高校、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产业以及国际学术机构之间的强强联合,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加强山西文化对外表达和传播能力建设,探索建立文化传承创新的新模式,发挥山西发展与改革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为提升三晋文化软实力、增强三晋文化国际影响、建设文化强省做出积极贡献。
    3、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以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特别是与大型骨干企业的强强联合,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研发应用平台,形成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力争在装备制造、煤炭清洁生产与高效利用、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信息网络、现代农业等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成为支撑我省主导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研发基地。
    4、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实质性合作,吸引和聚集国内外的优秀创新团队与优质资源,持续产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和拔尖创新人才,显著提升我省基础科学研究在全国的地位,逐步成为该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学术高地。突出我省高校量子光学、量子化学、新能源、新材料、环境污染防治、计算智能与信息处理等我省优势与特色领域,鼓励与支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
    三、评审及支持方式 
    学校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论证,择优支持若干建设项目和培育项目,建设项目以培育和申报国家级、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为目标,培育项目以满足山西急需为目标。
    四、申报要求
    1、项目必须依托校级以上重点学科,并有相关的科研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或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基础设施、研发平台、仪器装备、日常运转等方面,能够为协同创新中心的有效运行提供良好的支撑与保障。
    2、协同方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与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体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避免成为单纯的研究项目。
    3、有与拟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方向有关的研究基础。
    4、项目申请单位有能力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健全的协同创新机制和高效运转的协同创新平台,且与地方政府、其他高校、科研院所或行业企业开展实质性的科研合作,并有一定的协同基础。
    五、其他事项
    1、申报项目须报送《大同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项目申请书》书面材料一式3份及相应的电子版文件(WORD文件)。
  2、申请书主要内容包括:⑴协同创新中心名称;⑵协同创新中心类型(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⑶项目实施意义;⑷牵头单位和协同单位;⑸理事会、学术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⑹科研队伍;⑺目前国内、省内相同和相近类型协同创新中心建立情况。
    3、申报材料于2015年1月20日前报送至科技处,逾期和不符合条件的材料不予受理。联系人:贾进生,刘芳芳,邵佳伟。联系电话:7563235。
     
 
                                                                   科技处
                                                                2015年1月11日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