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出:“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力量”同大文化建设大型系列报道之八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7-23 00:00:00 阅读量:
   
校风是一条河

 
    了解大同大学的人都说,同大处处洋溢着一种爱、一种善、一种真、一种美。在这里,关爱学生成为习惯,敬重教授成为传统,崇尚学术成为追求,张扬个性成为时尚。
    “关爱学生,敬重教授,崇尚学术,张扬个性”——同大的校风,如同一条蜿蜒流淌的长河,滋养、引导着一代代师生追求真理,增长本领,陶化性灵,提升境界。

 
特别推出:“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力量”同大文化建设大型系列报道之八:校风
   
   “关爱学生,敬重教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和战略高度,营造的是有利于激发一茬茬朝气蓬勃的学子学业有成、一批批本分执着的师者脚踏实地的良好人文氛围。“崇尚学术”,体现的是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价值取向,收获的是一以贯之的学术思想。“张扬个性”意味着不会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彰显广大青年学生放飞自我,勇于展现青春风采的生命意识。

 
 关爱凸显育人之本
 
    关爱就是保证让优秀的教师给学生上课,以最大的尊重激励学生,把更多的选择交给学生,将最优质的资源用于学生培养,把细致的关注投向学生。
    学校积极推进教师评价体系改革,把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作为考核、晋级的必要条件。那些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学能力强的“经师”,还必须是真正为了学生用心、投入、付出的“人师”。学校近年来评选出的一批教学名师、师德标兵、“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正是优秀教师中的楷模。为把关爱切实送到学生心坎上,学校还出台实行校领导干部联系学院制度和处级干部包班制度,规定校党委书记、校长和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必须登台为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形势政策报告会。推行大学生导师制度、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制度,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解决疑难。
    学校认为,学校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召开学代会、团代会,设立“书记信箱”、“校长信箱”、“意见箱”、信访、微信平台等渠道,保障了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学校建立了学生信息反馈机制,学生可以通过反馈箱、反馈邮箱、微信平台、反馈电话等渠道,针对日常学习、生活服务、各类奖惩助贷、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加强专业建设,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出台转专业办法和措施,满足学生转专业需求;实行网上选课制度,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举办专场招聘会,近年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85%左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新建煤炭实训大楼、逸夫美术教学楼、综合教学实训楼及学生生活服务设施,学生宿舍内设立卫浴、空调、直饮水热水器、网络接口、鞋架、毛巾架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场所。新增了一批实验室、语音室、实践教学基地。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开放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体育设施等。与北京、天津等地的高校开展合作培养。开展国际间学生互换交流和研修游学项目,派遣学生参加“中俄政府奖学金计划”留学深造。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社会锻炼平台。
    变管理为服务,搭建“一站式”在线学生事务管理平台,简化学生办事流程。发挥“学生自律委员会”的作用,让学生参与食堂、勤工助学等的管理和监督。专门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近两年来举办心理讲座40余场,为1000余名学生排解心理难题。尊重经济困难学生,加强资助力度,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重教传递行为之善

    学校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在《山西大同大学章程》中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校,实行教授治学和民主管理”。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了一支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他们中有教授、有博士,还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省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建校以来,共建设专家公寓20栋,极大改善了教职工居住条件。进行工资制度改革,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使教职工的收入待遇稳步提高。近两年,为教职工办理了房屋产权,出台《大同大学公租房管理办法》,解决新入职教职工的住房问题。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御东校区和新建路家属院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为教师安居乐业解除了后顾之忧。
 
特别推出:“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力量”同大文化建设大型系列报道之八:校风
 
    教以当先道为美。出台《山西大同大学师德师风考核实施办法》,倡导优良师德师风。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委教师工作部,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服务,引导支持教师在职业上快速发展。学以砺行德为美。学校树立了“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教师是主体、培养人才是根本、服务社会是目标”的办学理念,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的有机融合。
    行为美在同大传递。文学院一位从教30多年的老教师在高血压、颈椎病、突发性耳聋等多病缠身的情况下,仍一心扑在教学上,由于顾不上治疗,病情不断加重,学生们看到情况很感动,在讲台上专门放了椅子、饮料,但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这位老师坚持站着讲课。党员干部李栓明奋不顾身抢救维修下水管道工人,被山西省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评选为敬业奉献“山西好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学生董少飞见义勇为,在火车站帮助一名女孩逃脱传销人员控制,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他的事迹被《山西青年报》《山西晚报》《大同日报》等媒体及各大网站宣传报道。学生辛荣达“背母上学”,行孝与求学两不误,让人们铭记了“人美、心美、行为美”的同大精神所在。
 
学术彰显创新之魂

    学校不断完善有利于学术创新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优化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保障学术活动的充分自由。树立学术规范,深化学术诚信教育,建设崇尚学术的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调整学校学术委员会,把政治立场和思想政治表现作为遴选成员的第一要求。近年来,学校学术交流蔚然成风,“博士论坛”、“同大讲堂”等品牌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学校一方面结合转型发展培养创新精神,鼓励教师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行业进步、区域经济崛起等重大实践中发现
新课题,开展科学研究,提升学术层次和学术质量;另一方面,结合“1331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应用性科技服务平台、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平台、地方发展决策服务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继续教育服务平台,努力形成同大方案,提供同大模式,创造同大经验,走出同大路径,跑出同大速度。
    学校的学科建设和“1331”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成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设立了2个院士工作站。化学学科被确定为省级优势特色学科,功能化学材料创新团队成功入选重点创新团队,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确定为协同创新中心,山西省石墨烯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评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物理新型微结构功能材料实验室被确定为省重点实验室。我校众创空间荣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首批山西青年创新先锋示范组织等称号,在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
 
个性张扬精神之美
 
特别推出:“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力量”同大文化建设大型系列报道之八:校风
 
    在学校看来,优秀,只是学生个性的一部分。有人说:“同大学生的特点很鲜明。”他们中既有学霸、三好生、标兵,也有“发明达人”、“网络达人”、“优秀记者”、“校园歌星”、“校园诗人”,等等。
    由于选择了以应用为导向的培养方式,同大的学生一旦进入工作岗位,上手很快,而且姿态很低,任劳任怨,受到社会的欢迎。曾经有个学生叫张逸凡,他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出了国内首辆太阳能纯电动四轮车,7项内容申请了国家专利,引起了《中国日报》、香港《文汇报》、《环球时报(英文版)》等多家媒体的关注。
    有自己的思想,才是同大学生个性的另一重要部分。有个毕业生叫荣莲花,是山西省首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最初,她的家人对于她回村里当干部的选择很不理解,他父亲更是因此而气得流泪了,说“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怎么又回到农村来了?”但荣莲花坚持了自己的追求,并曾三次推迟婚期,通过搞大棚蔬菜等措施,带领村里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被忻州市评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佳青年带头人”,被团省委表彰为“五四”奖章获得者。她凭着自己的优异成绩,进京参加了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代表座谈会”并发言。荣莲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同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与实干创新精神。
    校风是一条河,师生是水中的游鱼,自由地穿梭来去。河水清且涟漪,激荡着催发广大师生奋进的内在动力。
    “我们的校风,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本。”这是校党委坚持的观点。正是在这样的观点指引下,同大构建了特色的校园文化服务体系,如春风化雨般,涵育学生们全面成长成才。(于立强)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