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菊,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硕士,副教授,现任山西大同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师。国务院新闻办图片库签约摄影师,山西省新媒体学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大同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他坚持立德树人,紧握未来的脉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能承担时代责任的媒体人。他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促进了新传学院专业的发展和进步。周世菊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独立思考的引导者和创新思维的启迪者。
专注摄影 成就斐然
周世菊在校一直从事新媒体影像教学,始终保持着对摄影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创作了大量传播度很高的专题作品。他坚信摄影是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最佳媒介,也一直努力通过摄影艺术去探索和呈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多年来,周世菊利用课余时间创作的专题作品《城东三十里》《山后》聚焦桑干河流域和明长城周边村庄,试图把原乡的余味留住。这组作品以肖像、景观和日常建构方式展示了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很多单张照片充满魅力,令观众遐思不已。“作品自然,色彩舒服,有观看有诗意的转换”,天津美术学院摄影艺术系教授、摄影艺术家高岩这样评价。“在生活场景被反复推翻和重建的时代,他试图把原乡的余味留住”,摄影家、评论家于家睿也对周世菊的这件作品给予了高度认可。他的这组系列作品先后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大展、平遥国际摄影节、上海国际摄影节、大理国际影会、宁波国际摄影周等重要展览活动,被影像艺术观察、极光photo、现代摄影网、山西省摄影家协会等多家专业摄影机构展出。
作为一个备受赞誉的摄影师,周世菊的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技艺,也充分体现了他在美学、创新思维、敏锐感知、文化素养、独特视角、情感表达以及艺术坚持等方面的追求,因而受到国内摄影界的关注。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城市影像档案创作人才培养》结业作品《上楼之后》在上海松江美术馆、中国天津摄影周展出,作品集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个人作品《春风十里花式宅家》在清华大学109周年校庆之际,经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专家委员会审定,被该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并获得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证书。为迎接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到来,周世菊拍摄的体育学院雪地足球比赛新闻组照《雪地探戈》刊发在人民网。
历时半年创作的深度报道摄影作品《我是一棵小草》,聚焦生活在养老院,身患重度残疾,父母早亡的坚强女性——张宏。作品用独特的视角全面真实展现了张宏乐观、坚强、积极的人生态度,被腾讯品牌栏目《活着》刊发后,引发全国大量爱心人士积极响应,纷纷为张宏提供医疗和物资等方面支持,该作品同年荣获腾讯年度公益大奖。
在回顾自己多年来影像教学和创作经历时,他说:“我始终坚信摄影能够为人们提供另一种看世界的方式,我愿意一直追求下去。”这种坚持与执着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也深深地烙刻在他的教学职业生涯中。
学贵得师 亦贵得友
自信、真诚、不卑不亢这是周世菊经常教导学生们的一句话,从生活态度到作品创作,再到实习实训、人生规划,他总能给同学们理性的分析问题,帮助他们做出选择。“很幸运很开心可以遇到周老师,非常感谢周老师”,学生们的感恩发自内心。周世菊常说,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他用耐心和智慧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奋斗。
竭诚为师 尽心为教
周世菊负责指导的云深处融媒体实训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紧扣“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以赛促学,服务地方文旅;以讲好山西故事、大同故事和同大故事,传播云冈文化、北魏文化和长城文化等地方文化为着力点,努力培养具备“大同特点、同大特色、区域需求、行业认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他通过课堂教学、工作室项目教学和课外辅导等方式,一方面承担了学校2022级新生宣传片制作,新平旺校区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片制作,多个学院宣传片制作、相关活动专题片制作以及校、院大型活动的拍摄报道;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多项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级60余项。教学过程形成了教学科研、实践实训、技能竞赛相互促进、协同育人的良性机制。其中60%的获奖作品题材立足地方,充分挖掘云冈文化、北魏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展示古城大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他的辛勤工作和付出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社会培养能承担时代责任的媒体人打下坚实基础。
站在一幅幅摄影作品前,周世菊最开心的不是自己或者学生获得多大的成绩和荣誉,而是见证自己的学生每堂课、每件作品、每一年的点滴成长和步履坚定。而他自己的生命,也因年复一年濡染着他们蓬勃的朝气、澎湃的才气和凌云的志气而得以永葆青春、不断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