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至14日,受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委托,师范类专业认证联合认证专家组来校,对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开展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现场考查。
6月12日上午,专家见面会在慎思楼报告厅举行。联合认证专家组组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家组组长、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原院长彭隆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专家组组长、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原院长林长春等14位专家,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汪华英,大同市教育局三级调研员张武清,全体校领导出席会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认证专业所在学院班子全体成员及专业负责人、其他师范类专业所在学院党政负责人参加会议。
校党委书记赵水民主持第一阶段会议并致欢迎辞。他代表全体师生对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表示,此次考查,是对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的一次深度检阅,更是对全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一次集中体检。希望专家组对学校教师教育整体工作进行全面问诊把脉,为学校加快发展特别是教师教育建设发展打开新视野、启发新思路、注入新动力。
汪华英在讲话中指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师范类专业认证,希望学校能够从“强教必先强师”、山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跟进三个方面去认识本次认证工作,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入学习理解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专业建设的基础、课程构成以及发展走向,做好贯彻落实和持续改进工作,真正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姚丽英从三个方面汇报了学校教师教育整体情况。一是坚守初心,筑牢师范教育根基。师范教育始终是学校发展“母机”和重要组成部分,人才保障不断强化,学科专业不断优化,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累计培养师范人才10万余名,为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创新机制,彰显师范教育本色。构建完善“五育”并举机制、文化育人机制和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高师范生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三是追求卓越,蹚出师范教育新路。学校坚决贯彻“持续改进”理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建设教学资源,优化评价机制,推动已接受二级认证的师范类专业积极对标三级认证标准,努力实现教师教育由“上水平”向“追卓越”迈进。
彭隆辉主持第二阶段会议,并代表专家组就专业认证工作进行说明。他强调,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专家组将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持续改进”工作基调,聚焦认证主线,紧扣认证底线,对专业建设作出客观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帮助学校改进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负责人就自评报告作补充说明。专家组围绕考查重点进行循证,相关单位负责人就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考查期间,专家组对照认证指标,通过深度访谈、听课看课、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师生座谈等方式,查证学校认证专业建设情况。
6月14日上午,专家意见反馈会召开。专家组全体成员、全体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认证专业所在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专业负责人、其他师范专业所在学院党政负责人等参加会议。彭隆辉主持会议。
彭隆辉代表联合认证组介绍了专家组的考查工作情况,各专家组组长和专家组成员分别反馈了开展认证现场考查情况,提出了中肯意见和改进建议。
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所在学院负责人分别作表态发言。
赵水民代表学校作表态发言,对专家组的辛勤工作和悉心指导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他表示,专家组为学校师范类专业开出了一份全面翔实的“体检报告”和切中要害的“治病良方”。学校全面接受各位专家的反馈意见,将以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高度负责的行动自觉做好整改工作。一是精准把握认证理念,统一思想,明确改进方向。持续推动认证理念深入师生心中,将专业认证的最新精神和要求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发挥优势,培养卓越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持续发挥认证示范效应,构建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全方位的教育实践体系,持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卓越教师。三是优化完善顶层设计,深化改革,破解发展瓶颈。认真领会、全面梳理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制定方案,建立台账,强化督导,逐项落实。学校将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将认证整改、中期审核等融汇到师范类专业整体建设中,不断强化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的一体化协同建设,小身段出击、小切口合作、小改革推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全面推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
汪华英代表省教育厅、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对专家组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她表示,专家组严格对照认证标准,以专业的眼光、专业的态度、专业的水平,对两个专业的持续高质量建设提出了客观准确、实事求是的评价意见。山西大同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具有工程认证、医学认证、师范类专业认证兼容的优势,希望学校始终秉承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把握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在“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上做得更好,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上做得更优,在应用型特色打造上做得更多,努力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文字:赵鑫 摄影:安嘉平、余致楠 责编: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