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我校2023级自动化、应用化学、会计学等8个专业的24名同学,将分赴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开启新学期的学习。这标志着我校在探索校校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跨地域教育协同新模式正式落地。
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我校今年与4所高水平应用型高校正式签署合作培养协议。此次合作聚焦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目标,通过整合双方优质教育资源,创新跨地域人才培养机制,旨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输送更多拔尖应用型人才。参与合作的4所高校为国内应用型高校建设标杆,在各自优势学科领域成果显著,其提供的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且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位居前列。
本次联合培养计划面向我校2023级自动化、应用化学、会计学、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中医学等8个专业本科生,采用“2+2”或“3+2”分段式培养模式。通过“学生自主申请+学业成绩审核+综合面试评估”的选拔机制确定推荐人选,入选学生将在我校完成前两年(中医学专业为前三年)基础课程学习后,转入合作高校进行后两年专业核心课程学习。
此次跨校联合培养的顺利开展,是我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成果。这种创新培养模式不仅能让学生深度体验不同高校的教学风格与学术氛围,拓宽专业视野与学术思路,更能通过跨地域学习增强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对标应用型龙头高校,以校校协同育人为重要抓手,搭建校校全方位合作平台,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产出更多成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来源:教务部 责编: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