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是一扇门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今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大师生座谈时语重心长地勉励广大青年学生,“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句深情嘱托,为高校学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建校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大同大学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守护崇高道德,践行优良学风,为学子成长成才铺设前进的道路。
学风一词源于《礼记·中庸》,其内涵是“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从狭义角度讲,学风指学校的学习风气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2007年左右,大同大学的学风被高度凝练为八个字:“勤学多悟,执着至诚”。勤学是前提,是厚基础,是打根基,也是学生的本分和职责。悟就是醒悟、领悟、参悟、感悟、觉悟,“多悟”是学习的手段、方法,是学习的“诀窍”。执着就是坚持不放,追求不止,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至诚则是儒家的最高思想境界,语出《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至诚不只是对学术的真挚诚恳,也包括人生发展和规划的真挚诚恳。八字校风既是学校办学治学的基本态度,又是对学生求学做人的严格要求和真诚期盼。
良好的学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多年来,学校在强化顶层设计的办学理念下,注重学风建设,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抓课堂、第二课堂,以及宿舍、网络、校外基地等阵地建设,还着重抓好学生、教师和管理干部这三个队伍,确保全员参与,全方位开花结果。
管理正学风。制定完善《大同大学学生管理规定》《大同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办法》《大同大学学生违纪处分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学生“应当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以作弊、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的,学校应当依法予以撤销”。2014年4月,成立校学生工作领导组,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将严格课堂考勤作为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举措,由学生处负责每学期每周对全校学生在校情况做汇总统计,对旷课学生按规定及时做出处理。针对学生上课迟到、课堂上玩手机等现象,开展教育活动,让那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从中受益,有效地规范课堂秩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格考风考纪,组织召开考风考纪主题班会,设立“诚信考场”,实行“诚信考试”,效果明显。
文化领学风。校党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打造了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文化品牌、文化名片。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凝练时代精神内涵,突出大学文化的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同时注重专业性和趣味性,广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历练自我,表达自我,提高自我。学生们用很文艺的语言喊出了“文化节,点亮你我”“红了文化,绿了校园”的心声,有的学生撰写文章说:“心情灿烂的日子,带一丝荣耀,怀一缕心切,随风而起的文化节在校园舞动,展现当代大学生亮丽的风采”。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每一项主题鲜明的活动,师生个性得以张扬,品格得到完善,爱国爱党之情日益浓烈,科学创新精神植根心间。
创新导学风。在应用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的大环境中,学校注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活力。鼓励和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扶持“双创”中心的建设,量身打造“双创”项目。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创业学生代表们和广大学生分享创新创业项目与心路历程。每年我校学生参加“创青春”山西省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都取得了良好成绩,2016年《基于智能控制的掘锚一体机设计》和《“蜗牛”定制旅游工作室》荣获金奖,在创新创业舞台上展示出了骄人的风采。据统计,近三年来,我校在校大学生共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5项,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89项,参与教师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17篇,获授权专利17项。这些成绩反映了我校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创业的蓬勃态势,表现了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可贵精神。
服务促学风。近年来,学校坚持推行校领导干部联系学院制度、处级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大学生导师制度、辅导员入驻学生公寓制度,以此强化服务学生主体地位。2017年,188名处级领导干部共联系班级数216个,43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担任专职政治辅导员,在21栋学生公寓开设了辅导员值班室,进一步奠定了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坚实基础。为激励学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学校还加强规范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发放,特别是对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优秀学生的“国家奖学金”,更是严格工作程序,力保公平公正公开。2017年颁发国家级、校级奖学金43054人,发放各类奖助学金近四千万元。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勤工助学工作,2017年共安排勤工助学岗位470个,发放勤工助学工资一百余万元,4650人次获生活补助和工作实践机会,切实保证了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生是学风最直接的感受者,也是良好学风的最大受益者。学业预警制度、转专业办法,将学生的学业风险降到最小;道德模范分享会、向上向善好青年分享会、优秀校友事迹报告会、考研经验座谈交流会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一位参加了“新时代向上向上好青年分享会”的同学由衷地说:“有身边的学长学姐做榜样,感觉学习特别有动力,有激情。”此外,志愿者服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十九大精神进基层高校“百千万”师生面对面行动等活动,筑牢了一系列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实践平台,导引学生关注社会、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求学问、长本领、成长成才,营造了文明有序的学习环境,维护了崇学善学的学习风气。学校每年都有数百人次在全国、省市各类比赛中获奖,涌现出了一批“学霸班级”、“学霸宿舍”、“最牛宿舍”。据统计,三年来共有3791名学生考取研究生,录取率保持在30%左右。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5%左右,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评价优秀达81.48%。良好学风正为学子实现梦想添翼。
学风劲,学校兴。十几年来,同大一届又一届学子很好地认同、践行、坚守、传承了学校校风,赢得了良好口碑和声誉。教室里认真听讲、做笔记,图书馆、自修室座无虚席,校园角落里、树荫下书声琅琅,餐厅里一手攥着馒头一手翻着书本……来过大同大学的人都会对这些场景印象深刻,毕业学子对此都记忆犹新,去年一名新生家长还真诚地对校领导这样说:“以前不知道大同大学究竟怎么样,但送孩子到了学校,一眼看见校园里到处是手拿书本读书的学生,图书馆门前排起了长队,我就放心了,孩子来到这样的学校保证差不了!”
学风是一扇门,打开便是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每个大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迎接着他们灿烂的时刻;学风是一扇门,打开就是一片辽阔深邃的大海,每个大学生都是一艘扬帆启锚的船,学有所获,从这里向着美好未来驶去。
学无止境。学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让优良学风伴学生共同成长,让好的行为习惯随学生一生,让同大成为学生梦想起航的地方,让学生在有限的大学时光里活出无限的精彩,这是同大办学者和教育者的心声。(于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