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光华讲堂》将于10月31日走进我校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0-29 00:00:00
阅读量: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光华讲堂》将于10月31日在我校开讲。届时,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李荣胜先生和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学术执行委员王彬先生将联袂推出两场讲座。
李荣胜先生简介
1949年生人,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小读者》特级主编。1969年参加工作,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北京铁矿宣传科干事,首都钢铁公司宣传科创作组组长,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作家出版社编辑、副社长、副编审,中国作家协会机关服务局局长、服务中心总经理,现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
著有短篇小说集《向阳松》,长篇革命故事《韶山风云》(合作),电视连续剧剧本《徐悲鸿》(8集,已录制播出)、《相识后的二十六天》(上、下集,已录制播出),中篇传记文学《徐悲鸿》,短篇小说《老制变》、《井冈星火》、《虎穴救战友》、《特殊使命》等数十篇。
李荣胜先生报告主题
《国学是什么》
以《国学是什么》为题,引经据典,运用自身渊博的知识,深入浅出、精简而全面地讲解了“国学是什么”。他认为国学的定义就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本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统称,并就广义上国学的定义从汉字的形成、“儒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等九个方面一一作了阐释和分析。
《走进四书五经—探索中国传统价值观》
第一部分: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价值观是通过无所不在的;价值观是通过语言表达的;价值观就在我们思维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差异是巨大的;应该给价值观定一个约定俗成的定义。
第二部分:了解四书五经,从中探寻中华传统价值观
《大学》是儒家的心经;《中庸》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论语》是一步发现人的经典;《孟子》儒学旗帜的捍卫者;《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源头;《尚书》是历代帝王的教科书;《诗经》是中华民族的创世史诗;《礼记》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宝典;《春秋》历史是有方向感的。
王彬先生简介
北京人,1949年出生。鲁迅文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学术执行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致力于叙事学、中国传统文化与北京地方文化研究。在叙事学方面,结合叙事学与中国传统考订方法对小说叙事进行研究,提出第二叙述者、叙述者解构、动力元与漫溢话语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着重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禁书与文字狱,是研读中国古代禁书最多的学者;在北京地方文化方面,侧重从城址变迁、城市规划、中国古代建筑的角度,对北京的城市肌理进行分析,由此提出微观地理学的构想。
学术著作:《红楼梦叙事》、《水浒的酒店》、《中国文学观念研究》、《禁书·文字狱》、《北京老宅门(图例)》、《北京街巷图志》、《胡同九章》与《北京微观地理笔记》。文学作品:《沉船集》、《旧时明月》等散文集。主编《清代禁书总述》、《北京地名典》以及丛书多种。
王彬先生报告主题
《国学之基——“礼”与“孝”》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新自由主义,强调以个人为中心。个人中心主义发展到极致,便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将会给人类带来“自由主义噩梦”。儒家所遵循的“礼”与“孝”则强调个人与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协和关系。个人应该融汇到家庭、社会与国家之中,因此,对《礼记》与《孝经》进行准确、通俗的阐释与解说,对当代年轻人来说是一件应该认真对待的事情。